新华网华盛顿7月17日专电(新华社记者王宗凯 阳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美国农业高度发达,但严重依赖化肥和农药的传统农业不但对人类健康形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恶果。那么,向来重视健康饮食和环境保护的美国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记者带着这一疑问,拜访了美国马里兰州一处名为克拉格特的生态农场。这个农场占地面积约285英亩,属于中型农场。农场所有者是一家名为切萨皮克湾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总部就在马里兰州,使命就是保护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覆盖马里兰州东部)的生态环境。
农场经理迈克·赫勒告诉记者,环境可持续是这个生态农场最显著的特征,即以放养的方式发展畜牧业,以天然的方式发展种植业,绝不使用饲料、化肥和杀虫剂,避免污染土壤与河水。
但与其他多数农场不同的是,这里实行会员制,一共有300户家庭会员,每年每户家庭要缴纳会费5500美元,每周可以到农场按配额取一定量(视收成有所调整)的农产品,每年可以取26周。也就是说,这是个专供本地社区的农场,非本地居民有钱也买不到,即便是会员家庭,如果想要购买超出限量的农产品就得付费。
看到挂在农场储物室外墙上的价目表,记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农场的一打鸡蛋6美元,而超市里售卖的有机鸡蛋一打大概4美元。如此“不合理”的溢价出售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呢?
赫勒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中型农场不可能仅够养活300户家庭,其实会员家庭限量和高价获得的农产品仅占总产出的五成,另外四成农产品免费捐给社区生活困难的家庭,还有一成农产品部分半价出售给使用食品券的当地贫困家庭,部分以“工作换食品”的形式补偿给忙季帮工的人。也就是说高端消费者的“溢价”支付补偿了为社区减贫的成本,体现了社区富人“达则兼济天下”的风度。
赫勒还说,这个农场是当地社区投资的,宗旨之一就是服务本地社区。表面上看似乎显得有些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但实际上这保证了投资本地、回流收益和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作为一个生态农场,我们的核心运营理念不仅是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更重要的是植根于社区的包容性发展”,赫勒对记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