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7月22日18时01分迎来最热节气“大暑”
Eedu.org.cn 作者:帅安宁 周…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2
 

    新华网天津7月21日专电(记者帅安宁、周润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根据《2012年中国天文年历》,7月22日18时01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一年中最热时段——大暑。

    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这种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易导致疰夏、中暑等病。

    她提示说,为了预防身体中暑,公众应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补水需及时;讲究饮食卫生,多吃含钾食物。“当出现心悸、胸闷、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就可能是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最好同时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公众还要当心“情绪中暑”。李艳玲说,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混乱、食欲不振、烦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的表现。“‘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李艳玲建议说,要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做到心静;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处理,以消除苦闷,维护良好的情绪。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