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发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普遍关注,PM2.5超标的新闻时常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事实上,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具有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的功能。一些专家建议,为最大程度吸纳空气中的颗粒物,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可多选用吸附性较强的针叶树,而如万年青、虎皮兰、绿萝、芦荟等叶大或肉厚类植物也能作为家庭“绿肺”,有效抵御PM2.5。
城市森林具有降低颗粒污染物的良好作用,但不同树种功能不同。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刘春江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就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林业以及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功能,其中,课题组成员殷杉博士在多年研究中发现,如叶片表面粗糙,表皮毛较丰富,再加上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就可滞留细小颗粒物,甚至将一部分PM2.5吸到叶片气孔内部。
殷杉博士表示,如果重点考虑树种降低大气PM2.5颗粒物,可多选择一些针叶树,例如,雪松、龙柏、水杉等。根据国内外资料,针叶树的比叶面积大、枝条粗糙、分泌物丰富,比阔叶树的吸附物效果更好。
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绿色植物不仅让空间更为出彩,同时,植物的“吸毒”、“吸尘”,“增氧”等功能,也能有效净化室内空气,同时对抗室外粉尘的“打扰”。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署陈薇告诉记者,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而芦荟、菊花、月季、万年青、龟背竹由于叶子表面分泌物较多,能有效吸收硫化氢、苯等有毒有害气体,“吊兰芦荟是吸附甲醛的强手,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可以消灭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
陈薇同时建议,市民可尽量选择不同作用的植物来美化家居,这样既能起到增加室内氧气含量的作用,又能最大程度低从多方面净化室内空气。
记者从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了解到,预计到2015年,本市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8.5%、森林覆盖率达到15%、森林蓄积量增加42万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有率维持在30%以上。其中,本市将推进基本生态网络结构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型公共绿地、楔形绿地、大型居住区绿地建设,启动郊环绿带等结构性绿地建设。新建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林地1万公顷。(东方网记者陈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