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垃圾填埋出来的新加坡实马高岛,风景美丽。
中国大使喜欢新加坡的缘由
中国前任驻新加坡大使陈宝鎏在《我的新加坡情结》一书中曾说:“我钟爱新加坡的一个原因就是新加坡苍蝇、蚊子很少(个别地区除外),这在常年气温在30摄氏度左右的国家里是很难做到的,但新加坡做到了。”
但是,新加坡的干净和美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环境卫生状况相当糟糕。被称为“新加坡母亲河”的新加坡河当时极为肮脏,散发出阵阵臭气。在新加坡2009年国庆大会上演讲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回忆起童年时听母亲讲的一个真实笑话:有一位盲人告诉过她,自己乘公交车去新加坡河,能通过闻河水的臭味来决定何时下车!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让我想起国内笑星黄宏的一个小品,其中一句台词“老外来北京闻着味儿就找到厕所了”。原来,漂亮、富足的“花园城市”新加坡,也曾有过和中国类似的经历。
今昔对比,令人震撼。这个成绩首先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有趣的是,该国政府搞环境卫生、节能减排的方式,是通过搞运动来实现的:
1968年,时任总理李光耀推出“保持新加坡清洁运动;
1969年,政府推出“清洁绿化运动”;
1971年,开展“城市花园运动”,定每年11月7日为“植树节”;
1977年,政府发起为期10年的新加坡河整治运动;
1978年,政府推出文明礼貌月活动;
2008年,推出国际清理海滩运动;同年,政府推出“省电大挑战”活动;
2009年,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建屋发展局、能源市场管理局和当地16家电器供应商及零售商签订协议,承诺未来向民众提供更多节能家电。
回首过去,我国也曾搞过很多类似的运动,但往往流于一阵风,风头一过,旧态复萌。新加坡能把运动搞得卓有成效,还把运动的成果巩固下来,这点让笔者颇为钦佩。

实马高岛风景宜人,很难想象它是垃圾填埋出来的。
九成人不用电器会拔插头
新加坡的成功除了有序的管理和严厉的配套法规之外,也得益于环保节能观念深深扎根在民众意识当中,成为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新加坡街道上、草坪上,很少见人随意吐痰和丢垃圾。众所周知,新加坡关于环境的法规十分严厉,比如随地吐痰罚款最高可达1000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乱丢垃圾罚款1000新元等法规。但如果你在这里住久了,会发现其实街道上几乎见不到警察,对环境卫生的维护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民众的自觉。
在这方面,国家环境局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环境局会与社区理事会共邀综合商场或购物中心参与环保计划,其中最常见的一项举措是鼓励顾客少用塑料袋,自备环保兜实现“绿色购物”。有些活动甚至还深入社区,教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省电。环境局的努力是富有成效的。2009年,一项面向1546名公众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87.2%的人愿养成更环保的生活习惯,76.6%的人购买了节能家电,94%的人在不用电器时会拔掉总开关,而不是停在“待机”状态。同时,近90%受访者参与国家推出的资源回收计划,外出购物时自备购物袋(新加坡的商场、超市是提供免费塑料袋的)。
有的商场紧跟形势,打出“生态友好型超市”的招牌。这些超市,除了向顾客提供生物可降解袋(40%以植物淀粉制成),设立可循环垃圾装置,就连超市内的货架及天花板、地板也是由可循环材料制成。
2009年11月13日,新加坡第一家环保商场——“城市广场”(City Square)诞生。商场内各商家郑重承诺,称将打造“狮城第一环保商场”,具体目标为一年节省1100万度电、40%用水量,减少近6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商场管理方介绍,商场的建筑成本比普通商场高出4.85%。举例来说,商场里的窗帘是感光窗帘,初看与普通窗帘无异,但若阳光过强,感光窗帘会自动下落,避免室内温度过快上升。不过,建筑的高成本是暂时的付出,因为节能也能降低成本,并吸引更多顾客前来购物。从长远看,这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为鼓励和肯定建筑设计师拿出更多“绿色设计”,建设局自2005年起推出“绿色鉴定计划”,评估各建筑环保设施。2009年,该局又更进一步,推出“绿色园区标志”计划,鉴定某小区整体的绿色水平。2009年“绿色园区标志”的获奖单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和圣淘沙名胜世界。前者获奖的理由是在利用生态系统降低室内温度的创举,后者则使用了新加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板。

新加坡理工学院推出的一款锂电池节能改装车
绿色婚礼让爱别样永恒
当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时,可以体现在很多细节中。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是新加坡举国庆祝的节日。本地一些酒店鼓励圣诞树回收,然后运至花圃制成废料,有的酒店因此获得政府颁发的“绿色酒店”奖项。
另外,节日礼品包装是消耗大量纸张的源头。近年来,不少商家主动选购环保纸,实行“绿色包装”。护肤品商家甚至用芭蕉叶、竹叶包装礼品,并用植物油基油墨或水性油墨,代替含有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油墨,制作商品标签。
环保的生活方式甚至促使一个新名词诞生:绿色婚礼。
这里面也少不了政府的“暗中”推动。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近年推出“绿色婚礼优惠”,鼓励新人以环保方式办终身大事。该计划鼓励新人租用公园园林场地举办婚礼,如采用8项环保措施,可享20%折扣。这些措施包括:
1.以再生纸印刷婚礼请柬或以电子邮件邀请亲朋;
2.选择可再生布料制作婚纱和礼服;
3.选择户外作为婚礼场所(避免在室内用空调);
4.选择盆栽而非鲜花布置婚礼现场;
5.使用生物可降解餐具;
6.出席婚礼宾客共乘一车;
7.租用混合动力环保车为婚车;
8.婚礼纪念品选择可循环材料制作。
有人可能会想,这婚礼办得也太“抠”了,但换个角度想,将两人爱情与大自然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那该是怎样的永恒呀!

新加坡几乎所有人行天桥都是用这种花装饰

新加坡很小,但绿化率很高,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拆旧房子的木料做家具
新加坡的全民环保理念也影响着当地外国商家。Picket & Rail 是一家美国人开的以美国风格为主的家具店,2000年进驻新加坡,至今已是当地著名家具店。公司总部矗立在兀兰路的小山坡上,居高临下,景色怡人。公司名称来历简单而有趣:很多美国人住宅周围竖有尖木板条和横木条结成的栅栏,英语单词“Picket”就是尖木板条,“Rail”是横木条,二者相加即为公司大号。这家店总部由一座旧工厂大厦改建而成,周围很多空地,因此让很多来此购物的顾客有一种郊游的感觉。
陈福源是公司的高级零售主管。他对笔者介绍说,大概从2006年起,公司开始走环保路线。他拿起一件公司员工的制服,只见上面印有“I'm No Virgin(吾非处子)”字样。
正当笔者睁大眼睛时,他赶紧解释:“你可别误会,这句话是指公司所售家具不是采用原始森林树木,而是种植园内的木材。”原来如此!
该公司不但拒绝砍伐森林,也拒绝使用塑料、聚氯乙烯,少用铁、玻璃和其他会排放二氧化碳的材料,而且99%的家具部件可循环利用。最牛的是,公司还有一个更环保的家具木材来源:旧房子。公司会把一些旧房子的木料分拆出来,然后改造组装成家具。由于拆下来的木料很多都是上乘木料,因此这类家具并不便宜。陈福源透露:“新加坡本地还是有不少人识货的!”

1980年11月2日的新加坡植树节,时任总理李光耀当天种了这棵树,这是英文说明牌

李光耀带头搞绿化,他在1980年植树节种下的树,如今已是参天大树。
李光耀对国人仍不满意
新加坡在环保节能方面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并非尽善尽美。
的确,新加坡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某些人随地扔垃圾、擤鼻涕的不文明行为,一些住在高楼上的居民有时甚至足不出户,将垃圾直接从楼上窗户扔出,酿成伤亡事件——这些人被当地媒体称为“高楼杀手”。
作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把新加坡人与日本人相比,认为前者很难超越后者。在2009年10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论坛会议上回答学生提问时,他以垃圾分类为例,质疑即使政府不惜成本建了很多垃圾箱,人们是否真的能将垃圾分门别类处理。
看来,在环保领域处在百尺竿头的新加坡人民,还想更进一步。
作者曾为中国驻新加坡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