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舌尖”走一遭 生活大变样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30
    从《舌尖》里走红的食物很多,但从《舌尖》里走红的人物并不多,而北京前门西草市在屋顶种菜的张贵春绝对算得上一个。从《舌尖》播出之后,张贵春就成了京城里的名人,而他屋顶上的小菜园也成为京城一景点。另一个,则是陕西绥德做黄馍馍的老汉黄国盛,黄国盛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会来北京,而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他要在家里做农活……

  张贵春:种个菜也能出名

  张贵春一直在研究中药种植,在自己的屋顶用中药肥种植是在六年前了。而在四年前《舌尖》剧组来拍摄之前,北京台已经到他的菜园里拍了很多次了。张贵春说,“第一年实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种,第二年就会种了,第三年北京台就已经有人来拍过了,像《北京新闻》都来拍过。那时候主要都是北京的媒体,外地的媒体没有。”而《舌尖》剧组也正是通过媒体才知道了张贵春的屋顶菜园。

  当时正值7月,是菜园收获的时节,“他们也是从媒体上找到我的,7月10日来的,当时陈晓卿他们几个导演,到我这儿,发现我这儿硕果累累的,特好看,当时就决定拍了。”张贵春还说,“北京也有好多楼顶种菜的,但是他们都是种的叶茎类植物,比如香菜啦。没有像我的这样结果的。”

  《舌尖》剧组来拍摄使张贵春第一次从北京台跨越到了中央台,这就意味着全国观众都能看到他的小菜园了。但是张贵春说,“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能上央视的纪录片,觉得挺好玩。谁知道种点菜,还能出名啊!”

  《舌尖》拍摄的第二年,也就是去年,张贵春就把菜园重新整修扩大了一下,架子也重新整理了一下。现在菜园里有20多种菜,而角瓜是必不可少的。《舌尖》里角瓜馅儿大饺子让人垂涎欲滴,角瓜也因此“闻名”,所以角瓜是必须种的。

  张贵春回忆起当年《舌尖》剧组来拍摄时的情景说,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人在小菜园里拍摄,而且当时还没有扩建小菜园,仅有现在的三分之二大小,剧组拍摄得就别提多辛苦了,“为了拍早上日出,有时候他们天不亮就已经架好机器,在这儿等着拍了。”张贵春歇了会儿,接着说,“我当时特别热情,天天给他们买饮料喝,十几天的饮料瓶子都堆成山了。后来他们跟我关系特别好。”

  效益

  西草市街道“火了”

  张贵春说,《舌尖》播出之后,和他一起出名的还有他住的街道,“全国都知道有这么个街道,前门西草市。有好多人找不到我,就直接找街道。”而菜园火了之后,街道也开始利用张贵春的种菜技术改造街道,现在在西草市的街道前停车位之间的隔离墩里都种上了菜,“原来没有这隔离墩,显得特乱,现在显得整齐了,还美化环境了。”记者看到,现在隔离墩里已经长出了小菜苗。

  不仅如此,与张贵春的菜园相隔几十米就有另外一个屋顶菜园。张贵春说,这片有好几个菜园子,种的最好的要数老邻居刘师傅的菜园,“比我种的都好。”

  走进刘师傅家菜园发现,和张贵春家菜园错落有致相比,这里更加整齐。刘师傅说,他这里只是偶尔接待媒体,主要是接待朋友。他在菜地前还整出一块儿空地,夏天召集几个朋友小聚,在闹市里也能享受郊外的惬意。

  申请专利开公司

  虽然对于每次来讨教的人张贵春都会仔细讲解,但他也说,“现在还不能全都告诉他们,因为我的药肥专利还没有下来呢。”

  《舌尖》播出之后,张贵春“意想不到”地成了“名人”,他的种植技术也火了起来,好多人来咨询。于是他就想到了申请专利,“专家说,我的屋顶种菜整个的核心技术在中药肥料上,所以肥料的配方可以申请专利。专利很快就会下来了。等专利下来了,我就可以成立公司,做出产品,大家就可以直接买我这个药肥,回家直接种。”

  张贵春说,原来人家要,他也会给人家点药肥,但是他的药肥是十几味中药合成的,造价也不低,“每天来那么多人,谁要都给,真吃不消。”

  特写

  小编称“二叔”

  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多前来采访的编导、记者都希望向张贵春讨教几招,“他们都是父母在种菜,不会种,来问我。要不就是‘我妈家里种的辣椒不行’,要不就是‘我爸种的菜不结果儿’,都让来问我。”“去年,我还给春妮他们家的菜地整过一次呢。”

  张贵春是个热情的人,也是个会表达自己的人。张贵春对记者说,“因为我对人特别热情,好多电视台的小编导、记者采访我之后,都跟我特别熟了,就都直接叫我‘二叔’。”

  菜园“一日游”

  自家阳台种菜本就是当下流行的时尚,既愉悦身心,又能吃到无公害的食物。而张贵春的菜园火了,来参观、学习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有时候正整着地呢,就来一波人。”

  张贵春说,直到今天还经常有人来参观,都希望他能教几招,“参观的有好多都是专家,有首农的,还有浙江的。还有就是喜欢种菜的,来我这儿想学学种菜,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来的。大老远来的不给人家讲不合适,都得认真给人家讲,给人聊透了。”“有时候这一波来了,还没讲完呢,下一波又来了。最多的时候,一次来参观的有十几、二十个人,这儿都站不下。”除了这些,还有纯属来“旅游”的,比如芳草地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也来参观过菜园。而这个小菜园俨然成为北京城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张贵春说,“他们管我这儿叫一日游。”

  “痛”并快乐着

  除了接待前来采访的记者,各电视节目组也经常要把张贵春请到现场做嘉宾,包括江苏卫视的《非常了得》、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北京台的《北京客》、深圳卫视和湖北卫视联合录制的春晚……

  张贵春说,这些节目有好多是在北京录制,但是也有在外地录制的。前两天他就刚刚去了趟海口,录制了旅游卫视的节目。这一走好几天,刚从海口回来,张贵春就着急收拾几天没人管理的菜园,一不小心就把腰扭了。张贵春说,虽然这么辛苦,但是挺开心的。

  黄国盛:

  绥德老汉做代言

  从1.5万到15万

  一直生活在西北地区的黄国盛有着一口浓重的口音,甚至需要儿子帮助翻译才能与外乡人沟通,于是记者采访了西贝的品牌总监马燕。马燕向记者透露,当时西贝的老总贾国龙在得知《舌尖》播了这么一个西北做黄馍馍的老汉的故事,第二天就飞到陕西绥德,并在当地找到了黄国盛,“我们贾总就和他谈,想让他来北京,给我们代言黄馍馍。但是一开始,老黄还以为我们贾总是骗子呢。后来贾总又反复去了几次,老黄又到北京看了看西贝的店,才相信了,和我们签约了。”

  现在,黄国盛的黄馍馍已经成立了品牌,在陕西当地卖得非常好,“原来他的黄馍馍每年只能卖1万5000个,但是这一年他卖了15万个。”和张贵春不同的是,因为语言的问题,黄国盛接受采访需要别人陪同,并没有很多的记者来采访他。

  体验无数新鲜事

  马燕告诉记者,黄国盛最大的愿望是去趟天安门,他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公司就带着他们一家人去了天安门,爬了长城。而去年,公司在做全国巡回活动的时候,还带着黄国盛去了上海和广东,“老黄之前都没有出过陕西,这次巡回,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高铁,老黄看什么都新鲜。”马燕说,黄国盛是个特别爱学习的人,看见什么新鲜的东西都爱学。在机场的候机大厅是不允许吸烟的,但是黄国盛爱抽烟,看到有吸烟室,他自己就跑去吸烟室吸烟去了。

  虽然北京条件很好,但是黄国盛还是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老家。马燕说,在老家黄国盛还有60亩的地,养着驴、养着猫、养着狗,他出来时把这些都交给邻居照顾,“老黄是非常质朴的农民,他觉得这些地里的瓜果、粮食才是他的根。他觉得这些果子烂在地里没有人收拾,他心里接受不了。”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