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德国研究发现影响心律的新机制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18
 
德国慕尼黑大学日前发表的研究公报显示,一个离子通道如果出现缺损,会增加心律不齐的风险。科学家有望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心脏拥有自己的“起搏器”,这种特殊的起搏细胞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内。在起搏细胞膜的表面上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名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简称HCN)。
这种离子通道通过允许某种特定类型的离子依靠电化学梯度穿过该通道,来帮助细胞建立和控制质膜间的微弱电压压差。根据连续不断的电压压差,这一“起搏器”就可以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HCN离子通道有四种子类型。其中,HCN4承担了流经HCN通道约80%的离子流量,其余20%的离子流量是由HCN1和HCN2传递的。目前,医学界对HCN2和HCN4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HCN1对心律的影响仍知之甚少。
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新的实验仪器首次发现,HCN1不仅能够产生电流脉冲,而且在窦房结内的电流传输中起着重要作用。HCN1缺损会使起搏细胞的正常工作受阻,从而增加心律不齐的风险。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教授科里斯蒂安·瓦尔-肖特说:“通过遥感监测的心电图仪,我们在人体内已观测到这一现象。”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不仅为研制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带来了希望,而且由于HCN1也存在于大脑的神经细胞中,在此基础上,医生有望控制神经炎的发病风险,并探索癫痫、慢性疼痛及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