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毕业季:美院刮起绿色艺术风
Eedu.org.cn 作者:张春燕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13
 

邱宇《增生计划》 装置作品

赵欣《竹样生活—破茧》 实验艺术

 

本报记者张春燕

2016年6月起,各大艺术院校迎来了毕业季。在北京花家地南街8号,无数人涌入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季展览”,聆听艺术家的心声。这些毕业作品展表现出了在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与现实语境中,美院学生对艺术的自觉与担当。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些热爱当代艺术的年轻学子,将目光投向人与环境。他们探索新材料的实验与运用,对空间进行独到的阐释与驾驭,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积极地呈现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努力表达对当下人们生活状况的反映与回应。

城市空间“增生”观察

邱宇很忙。作为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交互专业硕士毕业生,他频繁来往于花家地中央美院的展厅和宋庄No Space艺术空间。他的《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正在两地同步展出。

与传统美术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不一样,装置艺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这种艺术方式综合地运用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是一种相当开放的表达机制。而在邱宇看来,这种多元化,更能让艺术家情感自由充沛地表达。

在城市飞速发展中,邱宇敏锐地观察到各类违章搭建房屋的现象。这种底层人文景观像生物繁殖一样不断地增生。他开始进行艺术家的实证调查,先后来到上海、北京、河南、河北进行拍摄和考察。

在上海虹口区的1933老场坊,他邂逅了历史与现代建筑的强烈反差。老场坊是1933年启用的牲畜屠宰场,现在却被小资小调的上海人打造成时髦的场所,咖啡馆、精品店、创意文化公司鳞次栉比……

而与之一河之隔的对岸,却是未开发的上海老式二层小楼。邱宇说,小楼深处,各种歪歪斜斜向上搭建的“违章建筑”若隐若现。令人好奇,同时也伴随忧虑。人们生活在上海弄堂的狭小空间里,本能地希望寻找更多的空间,所以阳台侧面往往延展出来,摆上生活杂物,或者种花种草。在这里,人们只能向高处要空间。

与上海不同,北京的“增生”空间则是向平面延伸的。邱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央美院花家地附近的居民,用捡来的浴缸、马桶、废弃的脸盆沿着小区楼下的地砖,码成一整条,然后填土种上绿植、花草。由于是老居民区,这里几乎没有绿化地带,居民就自己动手,想方设法打造生活空间。

综合了几大城市的考察之后,邱宇的装置艺术作品也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由捡来的废弃书柜和箱子组建的作品。作品底部是书柜,拉开的抽屉里面装满土和生机勃勃的绿植,抽屉上搭建几个越垒越高的箱子,每个箱子均有透明玻璃,装有小鱼、循环流动模拟血液的水。血液、鱼和土,代表一个系统的有机体,代表了人对自由空间的向往。

邱宇希望借用这种有生命感的装置,表达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以及在城市中生成的社会、人、物质和自然的多重关系。从局部来看,人在城市中寻求空间。在生物多样性世界里,人又试图占据其他物种的空间。从历史来看,人不断拓展疆土,将其他生物的栖息地侵占得四分五裂,这是否值得人们批判和自我反省呢?

低碳生活的艺术实验

雾霾、水土污染、垃圾围城,在美院毕业生中,环境问题开始上升为一个集中表现的主题。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展现,提炼人的生活困境。实验艺术专业的赵欣,通过用新媒介和材料,表达了他对环境问题的观察。

他的作品叫《竹样生活——破茧》。一个用竹子自制的自行车,挂着一个竹藤编织成的大网,里面装满了不愿被“束缚”的绿萝,正奋不顾身地将枝蔓探出茧来。赵欣将自行车比作通往美好大道的理想方式。都市中的现代人渴望田园式的绿色生活,却被拥堵的交通、污染的环境所累,想要挣扎,却又作茧自缚困在当下。绿植象征着美好的风景和人们心中的渴望,不知何时才能打破污染僵局,自由奔驰在广阔无垠、绿色大道中。一面是向前奔驰的理想,一面是现实的困境,在一挣一扎中,赵欣看到了美感——“为了改善环境而努力的状态值得记录与讴歌”。

喜欢探索和创新的赵欣,乐于从生活中的物件吸取灵感。他的另外一个创作《雾之灵系列》,完全取材于被遗弃的烟蒂。他用烟蒂纤维制作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如狐狸、猫头鹰等,其逼真的毛发和光泽感令人惊叹。

其实,赵欣是一位资深烟民。当他用烟蒂创作时,渐渐了解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还会破坏环境。除了吸烟时散发的有毒气体外,烟蒂对环境的影响会更持久,如烟蒂可能需要长达12年的时间才能降解。在国外,许多生态艺术家收集烟蒂,并把它们转化成为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希望以此来鼓励人们戒烟,减少环境危害。创作结束后,他便打算戒烟了。

赵欣的创作受到多位美术界前辈的启发,包括中央美院教授张国龙的综合材料和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理念,著名版画家徐冰《烟草计划系列》作品,以及宋东的《物尽其用》系列。宋东倡导“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在今年年初举办的“北京之声——宋冬:剩余价值”中,他用收集而来的破旧门窗、建筑垃圾组建成装置作品,体现“物尽其用”的思想。

中央美院教授费俊介绍说,社会化设计正在成为一个跨学科的设计方向,而且很多作品都反映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专业都有相关的话题探索。比如他的学生孙继萱的《废品工作坊》,提供了利用回收材料进行再设计的方法。“以往,人们对艺术家的认识比较固化——艺术家呈现问题,引发人们思考,而科学家才是解决问题的人。”然而现在,这种思维可能会被打破,“艺术家可以从设计的角度,给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