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国人面前的紧迫使命
作者:唐元恺  文章来源:北京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4 9:47:1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水资源基础条件差

    去年12月,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图为一家三口正在体验操作一种楼顶雨水收集模拟系统。目前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当中,节水技术、设备和产品开始得到推广和利用。(陈晓根)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中国的基本水情。

    受季风的影响,中国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极不均衡。具体地说,降水时间分配上呈现明显的雨热同期,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总体表现为降水量越少的地区,年内集中程度越高,因此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非汛期的枯水。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也很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的超过300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少于50毫米。有史以来,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北方有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而水丰富的南方却常常发生季节性干旱,使依赖水灌溉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及一些经济作物用水困难。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2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

    面对水资源基础条件比较差的现实,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基本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50多年来,全国兴建了8.5万座水库,总蓄水能力达5000多亿立方米,兴建引水工程100多万项,引水闸3万多座,提水工程40多万处,形成年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近期,政府开始重新修复古代建设的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与此同时,耗资数十亿元人民币的一条新运河也已经开始兴建,目的是把南方的长江(与黄河共同被誉为中国“母亲河”)一条支流的水调往北方。这条计划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以管道的形式从黄河下面通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