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崇明西沙湿地旅游节试开放
作者:黄勇娣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5 8:53:3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上海频道9月15日消息: 上海市民观日出,得去崇明东滩;而看落日的最好场所,则是位于崇明西端的西沙湿地。记者昨天获悉,经过近一年的生态修复工程,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初见成效,有望在今年旅游节期间对外试开放。

    崇明西沙湿地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去年9月,“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科研项目”正式启动,由华师大河口和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崇明县共同承担,主要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

    与东滩湿地不同,周而复始的潮汐现象,是西沙湿地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潮水一涨一落的时间平均为12小时24分钟。因为潮汐,这里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湿地中港汊纵横,具有湖泊、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目前,已有一

    条2公里长的木栈桥,蜿蜒伸向湿地深处,可供游客漫步于芦苇和丛林之中。

    如何对景观单一、饵料缺乏、人为干扰影响大的湿地实施生态修复?科研人员首先对西沙湿地进行地形改良、促进芦苇等湿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鸟类营造舒适环境;在此基础上,再人工引入蟹类、螺类等底栖生物,用“可口”的饵料吸引更多南来北往的鸟类驻足栖息。同时,在路旁、池边、绿地等处搭配多种湿地植物,整体形成一个鸟的“天堂”。

    不久,市民就可在科普教育区,与崇明西沙湿地来一次“亲密接触”:栈桥下芦荡里,满地蟛蜞跟着人跑;周围丛林中,有虫鸣鸟语、水禽嬉戏;湿地尽头,还可见长江里的停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