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减排困难 “十一五”环保指标难实现 |
作者:定军 王世玲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8 8:27: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十五”期间的事实支持这一说法。“十五”时期的后三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GDP增速连年超过10%,导致2005年末,全国SO2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27%;COD排放量仅比2000年减少2%,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为此,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向中外记者坦承,“十五”规划大多数指标都完成了,但环境指标没有完成。 “十五”失守的防线,到了“十一五”莫非又要再次失守不成? 全国人大责成研究对策 据悉,在王金南向全国人大环资委作出上述报告时,环资委成员毛如柏主任委员,叶如棠、钱易等副主任委员以及在京的其他委员都在座。听说“十一五”的各项环保指标可能完不成,委员们忧心忡忡,普遍感到事态严重,并要求环保总局尽快拿出具体测算数字,并进一步核定四大脱硫举措的贡献比,以便确定有效对策,扭转不利局面。 同时,全国人大环资委还提出,如果作完不成的最坏打算,那么污染物排放到底将会增加多少,也希望环保总局拿出具体的数目,以便做好亡羊补牢的准备。 为此,国家环保部门一场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新战略研究已经开始启动。 按照王金南所做的研究,下一步消减污染排放总量的重点可以放在工程、机制、结构、监管四大方面。这之中最有可能的是“工程脱硫”。“如果所有的新上项目,以及过去的项目的脱硫装置全部上马,有可能实现脱硫局面的很大改观。” 此外,在机制方面,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比如脱硫后电厂所发电优先竞价上网,以及脱硫电厂实现补贴等政策,也具有很大的操作性。据记者了解,脱硫后每度电补贴0.15元的权力已经留给国家环保总局。该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上述方案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削减SO2排放量,以及随着未来GDP增长加快,测算最终污染的排放物会是多少,这个数字还需要研究。 此外,在SO2、COD一旦完不成指标的情况下将采取哪些对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环保部”蓝图 而酝酿中的更大动作,是在环保管理体制上。一场通过改变国家环保总局地位,实现环保监测改革的论证工作,已经在悄然进行。 本报记者获悉,王金南9月12日向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作汇报时,就提出了“建立环境保护部”的建议。同时,世界银行也建议中国尽快成立环境保护部。 目前的国家环保总局只是国务院的直属单位,而不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尽管在行政级别上也是正部级单位,但在制定政策的权限,以及参与高层决策等方面,与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部委有着很大不同。 “环保总局不是‘内阁’部门,在国务院召开的一些会议上,它仅仅只是列席旁听的角色,不能发言,无法就别的部门的问题发表意见。”一位研究宏观调控的人士介绍说,“所以环保总局尽管也是参与宏观调控的部门,但实际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多制约。” 而环保指标是硬约束,需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难度比降低能耗指标还要大得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