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汕头:6大环境工程投资60亿 "十一五"实施 |
作者:黄颖 文章来源:汕头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8 14:34:1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根据《汕头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定,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将投入约60亿元,实施水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源治理、固体废物治理、生态保护建设、环境管理基础能力建设等6大环境工程,初步建立循环经济社会体系,力争把汕头建成国家生态城市。 “十一五”期间完成练江等河沟综合整治 据介绍,《汕头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将于近日颁布实施。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投入环保资金60.28亿元。其中,水污染治理资金31.21亿元,将用于建设汕头龙珠水质净化厂一期技改和二期扩建一阶段工程等10个工程项目,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81.1万吨/日,同时采取截污、疏浚、沿岸绿化等工程措施,完成练江、澄海区环城河、潮阳区护城河、濠江、西港内河、峡山大溪等河沟综合整治工程。 固体废物治理资金30.62亿元,将用于建设汕头市雷打石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等5个工程项目,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900吨/日,同时建成粤东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汕头市特种废弃物处理中心二期工程和汕头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利用示范园区。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5.20亿元,主要用于华能汕头海门电厂烟气脱硫治理及汕特万丰热电厂1号机组燃油改水煤浆工程,年可削减二氧化硫28000吨。 到2010年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 根据该规划,到2010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达98%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全市达70%、中心城区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率达100%。 在污染控制指标方面,到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50%,工业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和综合利用,放射性废源、废物收贮率为100%,SO2、COD排放总量均为3.0万吨。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市达35%、中心城区达40%,森林覆盖率达35%,陆域自然保护区占全市陆地面积比例为8%,近岸海域自然保护区占全市近岸海域面积比为10%,生态示范区个数80个。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于3.5%。
【新闻链接】“十五”期间我市投入环保资金7300多万 记者近日从市环保部门获悉,我市“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7374.98万元,环境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我市不断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强仪器设备能力建设及拓展监测能力范围和服务范围。几年来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增添气质联机、空气自动监测设备、等离子发射光谱仪、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等许多“高、精、尖”实验室大型分析仪器和现场监测仪器,提升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分别在潮阳、潮南和澄海新建立了3个自动监测子站,使汕头市空气自动监测范围涵盖全市所有区(县),及时为全市人民提供空气质量信息。一方面充实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制定了《汕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应急监测预案》和相关的作业指导书,组织了战斗力极强的应急监测队伍,投入了几十万元配备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通讯运输工具和防护装置,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急监测水平。 我市环保监测能力大大提高。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4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着我市已具备了按国际认可标准开展环境监测的技术能力,取得了国际“通行证”,200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通过中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单位之一,同年又通过计量认证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同时,我市在积极开展计量认证扩项工作中,把水质自动监测、室内环境监测、废水、废气等四个大类16个新开展监测项目纳入计量认证范围,并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现场评审。(记者黄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