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学者对谈:博物学如何应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8 1:41:0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编前语]

   50年前,美国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振聋发聩地指出,农药污染已经充斥我们的世界,伴随我们从胚胎到坟墓。如今,大气、河流、地下水、土壤、森林、野生动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忍受各种污染的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蒋高明教授多年来研究中国污染现状,并且倡导和实践生态农业,他认为这是中国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博物学家刘华杰教授多年来呼吁摆脱科学至上思维的怪圈,倡导博物学的价值观念,还原人类作为世界整体的一部分,要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在近日举办的第36期北大博雅论坛上,两位学者就“博物学如何应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对话探讨。

   嘉宾介绍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学和科学史。植物爱好者。近年来倡导恢复博物学教育,主张博物学生存,带领研究生从事博物学史研究。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学》《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看得见的风景》《天涯芳草》《博物人生》《檀岛花事》《燕园草木补》等。曾获霍英东奖、文津图书奖、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

  蒋高明,院植物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当代少数有良知和人文情怀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之一。常年致力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热心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并身体力行地积极开展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各种讲座,创办了山东弘毅生态农场。著作有《植物生理生态学》《中国生态环境危急》《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生态农场纪实》等。

  沙发图书馆·博物志系列近日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