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专家走进高校动漫学院讲堂 用创意动漫讲好自然故事
作者:张春燕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25 11:04: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记者张春燕

  这是周五下午在高校举办的一场讲座。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三楼小报告厅里,以动漫专业为主的学生、老师参加了讲座。没想到,讲座竟然从3点持续到下午6点半,连主讲人赵连石都担心时间过长:“同学们听得差不多了吧,还听吗?”台下却整齐划一地答到:听!

  于是,赵连石又借助幻灯片的精彩画面,把同学们带到神农架的金丝猴边,青藏高原飞驰的普氏原羚边……什么讲座如此有吸引力?为什么主要面对动漫学院的学生呢?

  谈目的

  呼吁将环保科普

  融入大众传播理念中

  赵连石,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探险考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一个有着丰富野外科学考察经验的动物行为学专家。他曾沿着中印边界至尼泊尔完成全线考察;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中国三江源生态现状调查、中国西部黄土高原、沙漠化地带、各大水系流域、冰川地带的生态调查,及生态对比的科学考察。

  长期从事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行为研究的工作,让他意识到,应该把自然界的奇妙以最科学的方式传播出去。虽然国内科普的现状总体发展不强,但随着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对环保科普产生浓郁兴趣。与之相矛盾的,却是大众传播在科普方面的短板,尤其是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等内容。

  赵连石表示,中华民族自古不缺生态理念,“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此前,他一直活跃在高校的讲座中,曾去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但收效甚微。他向记者表示,尽管在其他学校,听众群情激奋,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赵连石跟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前院长路盛章谈了自己的忧虑,他邀请赵连石直接给动画学院的同学们讲座,启发并强化他们的环境意识。

  这和赵连石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讲座中,他第一句话便说:同学们以后都是从事大众传播的媒体人,担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责。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的院校之一,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而专业的动漫人才。

  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交流内容主要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文化产业及公共传媒应担当起教化国民的社会责任,动画作品应为中国文化精髓及自然生态科普传播的最佳手段等展开。

  谈现状

  动漫作品应体现多元化

  科普化特征

  动漫是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的重点产业,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优秀的动画片应该是艺术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既体现深刻的教育意义,又能展现对真、善、美的追求。然而,近几年来,从制作质量、策划、后期产品开发来看,中国动漫产业“大而不强”。我国的动漫作品并不被国际认可,近十年来鲜少耳闻中国动漫获得国际大奖。而且,国内动漫产品出现一些怪病:内容俗套、生态意识差、科普元素少。

  当国内动漫产业还围绕着《熊出没》《喜羊羊》等大做文章时,国外的动漫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科普化特征。如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科普动画《PIKAIA!》,在电视台播出后广受成人和儿童喜欢。这部动画解释了与科学相关现象,以侏罗纪时代为主,带领观众探索生命的奥秘。美国好莱坞动画中有关生态环保的思想更多,如《疯狂动物城》《瓦力》等,不胜枚举。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老师艾胜英告诉记者:“中国动漫产业曾经有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曾家喻户晓,由大画家齐白石亲自参与。以现今眼光看,这就是很好的科普动画。科普一定要讲道理吗?不见得,讲一段动物世界的有情故事,难道不是一个好的创意?”

  他在课堂上时常告诫学生,作为未来的动漫艺术家,平时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动向,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要有社会责任感,传播正能量。尤其在关爱自然方面,更要有行动力。当然,目前学生的课程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在环境教育方面,学生主要通过社团组织或一些NGO的活动,结合自身兴趣进行了解。只要有赵连石这样生物多样性研究专家的讲座,他都会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谈未来

  在创作中更多呈现环保 思想,发挥其宣教作用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三年级的郭子豪,作为学校社团自然科学社的前任副社长,对动植物保护的话题并不陌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新疆人,从小生活在大美新疆的无限风光中,对自然生态有天然的情感。听完整场讲座,对自己的触动更大了。

  “赵老师的讲座特别生动,讲了大量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故事,讲述了动物世界是何等智慧,超越我们想象。这种实践经历是我们动漫专业学生匮乏但又特别需要的。”郭子豪说,这些故事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极佳的素材和灵感,会产生很大启发。听的时候,他不禁联想到自己在新疆的许多经历,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同时,受到赵连石经历的鼓舞,他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投身到一线环保公益活动中,对生态保护奉献绵薄之力。

  最近恰逢大三学生的联合创作时段,郭子豪告诉记者,同学们已经关注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并开始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呈现。比如,室友正在创作的作品《男孩与鸟》,讲述工业化时代一位小男孩捡到一颗鸟蛋,便欢天喜地地把小鸟孵化出来,但是鸟儿并不开心,因为城市没有绿色。小鸟离开了城市,留下伤心不已的男孩。一天,男孩发现一棵小树苗,在精心浇灌下树苗变成整片树林。他惊讶地发现,小鸟带着许许多多的鸟一起飞了回来。郭子豪说,在同学创作中,这样的案例很多。

  郭子豪同时也谈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希望有机会,能将环保的理念更多地反映在作品中。如果能有更多环境教育培训机会,同学们都会踊跃参加。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民的关注和支持,学子们践行环保,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赵连石表示,影视及动漫作品若能融入环保科普的内容,将对我国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