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和谐社会是现实选择
作者:唐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0 8:22: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美国舆论高度关注。各家主流媒体对这次会议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都进行了充分的报道。 
 
  GDP不再至高无上

  《纽约时报》10月12日刊登了题为《中国承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来一直不惜任何代价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一项新的政策,决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应对不受任何约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上,以保证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文章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采纳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中国经济必须高增长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最重要调整之一。本次会议还提出,在党的指导思想和政府部门的政策中,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迅速拉大的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环境污染、教育和医疗机会的不平等,将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社会问题成为焦点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指出,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这项举动进一步显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推动全面经济增长向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转变。文章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许多社会问题应运而生。如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乏,许多退休人员靠退休金越来越难以维持生活,犯罪率和离婚率急剧攀升等。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25年来第一次把社会问题作为讨论的焦点。

  文章援引克林顿政府高官、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的话说:“跟5年前相比,胡锦涛向中国农村注入了更多的资源。他也开始大量动用经济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这些努力已经初步收到了一些成效。”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确定了新的航向。这次会议同意将胡锦涛建立和谐社会的倡议提高到更加显著的位置。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问题第一次成为与政治和经济问题同等重要的国家议题。

  协调合作实现多赢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黄靖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几乎都注意到了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他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新一代领导人不是采用原有的方式去应对这些矛盾,而是在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上,充分采用新的以人为本的政策,去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然后争取达到社会和谐的状态。这样的出发点是现实的,是合理的,并非空洞的口号。

  黄靖告诉记者,和谐社会的对外延伸,自然就是和谐世界。这一点虽然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里没有说,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刚好跟英文的三个C相合: Communication Consultation Cooperation,中文的意思就是沟通、协调、合作。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认为,世界充满了矛盾、冲突和竞争,而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竞争的有效手段,并非强权政治和炮舰政策,而是通过沟通、协调和合作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 唐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