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展细颗粒物毒理与健康效应研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19 10:14: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通告,围绕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及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启动“2016中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联合重大研究计划。这一联合重大研究计划包括两部分内容: 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和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
目前,我国在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方面,尚缺少系统的基础理论支撑,这对科学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战。要根本解决大气复合污染的问题,亟须加强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2014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中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联合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计划在未来8年时间内投入4亿元。
2016年的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研究计划,拟组织化学、环境、毒理学、生命、医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合作攻关,通过理论与方法学创新,在探明细颗粒物关键致毒组分与毒性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其生物效应和与疾病危害相关的影响机制。
研究具体目标是,围绕大气细颗粒物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的重大科学问题,解析雾霾关键毒性成分及其来源和暴露途径;提出并建立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暴露评估的方法,阐明我国雾霾高发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暴露特征;寻找并利用代谢组、遗传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解析细颗粒物对关键信号路径的扰动作用,诠释我国特征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机制;揭示大气细颗粒物可能诱发的机体应答与机体损伤作用机理,阐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来源、演化与甄别;大气细颗粒物的暴露组学;细颗粒物组分与生物分子的交互作用及毒性机理;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人群健康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健康危害机制。资助直接费用3800万元,资助期限3~4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