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气候公约: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31 19:41: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人民网2006年10月31日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今天公布新的数据显示,1990年到2004年,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上升趋势。《气候公约》秘书处10月30日发表的《温室气体数据》报告,首次搜集到了全部41个工业化缔约国提交的排放资料。

    数据显示,虽然从1990年到2004年,工业化国家的总排放量降低了3.3%,但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东欧和中欧一些国家转型期间经济下滑而减排36.8%。如果不算东欧和中欧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的减排量,则工业化国家在上述期间的排放量实际上增加了11%。

    《气候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说,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从总体上导致了工业化国家排放量下降的东欧和中欧转型经济体,近年来排放量也开始上升,从2000年到2004年增加了4.1%。德布尔说,这意味着工业化国家必须加紧努力,特别要控制交通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从1990年到2004年,工业化国家交通导致的排放量上升了23.9%。

    《京都议定书》要求35个工业化国家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在2008-2012的第一个承诺期,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去年启动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准许工业化国家在碳交易市场上,以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方式,履行其部分减排义务。这一规定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最终达到全面减少温室气体的目的。目前已登记的375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减排潜力约为6亿吨。

    此外,《气候公约》10月26日还启动了《京都议定书》的“联合执行机制”,准许工业化国家之间买卖排放配额。《气候公约》秘书处说,“清洁发展机制”启动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希望 “联合执行机制”也能取得成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