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母亲河”之痛
作者:鲁焰、李维东  文章来源:新疆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1 9:54:1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短视行为PK生命健康

  一号冰川的雪融水形成了乌鲁木齐河,乌鲁木齐河“涵养”了首府两大水库乌拉泊水库和红雁池水库。两大水库的水,经过处理,变成“自来水”,流入首府千家万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乌鲁木齐河构成污染的根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源地一号冰川被污染,另一个就是位于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中段后峡河域的企业造成的污染。
  一份科考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担忧。今年8月,科学家对天山一号冰川中形成于1955年—1998年、长度为14.08米的冰芯中记录的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冰川记录的人为污染物含量,主要来源于周边尤其是乌鲁木齐市和后峡镇等近距离城镇的人为大气污染。
  在一号冰川,萨尔达坂乡旅游管理人员、35岁的阿热法提对记者介绍说,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5年前冰川还很大,现在后退起码500米了,草也变得很差。
  记者询问该乡旅游业的状况,阿热法提说:“2000年起该乡开始搞旅游,我们也对游客说不要乱扔垃圾,每个星期让牧民打扫卫生,把瓶子和垃圾捡回来,可是说过几回牧民不听。后峡牧民骑摩托上山挖草药,我们没收过,也罚过款,但效果不大。我们一年的旅游收入前几年七八万元,这两年只能收个三四万元。”
  大气污染对一号冰川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在一号冰川采访时,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大西沟气象站站长成鹏指出,污染导致的温室效应使气候进一步变暖: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来看,1990年—2005年间,十年变化倾向率达0.44℃,气温明显升高,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量明显增加,暴雨(暴雪)日数显著增多,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
  降水量尤其是强暴雨增多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成鹏说,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一号冰川会直接冲毁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对高山生态系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冰川再不能开发了,只适宜作科研基地!”成鹏非常直率地对记者说,“冰川地区开展经济活动,每年几万元的旅游收入,经济效益远远小于生态效益,是得不偿失的!”
  成鹏分析了一号冰川不宜进行旅游开发的理由。他从气象站多年来对一号冰川气候变化的严密观察所拥有的第一手资料中,得出结论:冰川融化加剧的主要因素中,虽然不排除全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为因素是更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很严重,垃圾胡乱堆放,几十匹马从草地直接上冰川,造成对草场的踩踏严重。一号冰川属于天山高寒地带,高山草甸,植被低矮,生长缓慢。这里是水源保护区,高寒植被破坏严重,如果长此以往,冰川会枯竭的。
  成鹏还说,种蘑菇对高山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高山土壤非常薄,底下就是裸露的岩石,一旦植被被毁,很难再恢复。他指出,生态系统是综合性的,一号冰川作为现代冰川和重要的水源地,应属一级水源保护区,而一些天山特有野生动植物在这里很丰富,如珍贵的雪莲、红景天、北山羊、盘羊、伊犁鼠兔等野生动植物在这里都有分布,应尽快建立起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从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将这里保护起来,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
  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号冰川只有两三户放牧人家,2000年萨尔达坂乡介入旅游,有十几户专门从事旅游的经营户上来了,从而加剧了对高山植被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这种趋势给一向缺水的乌鲁木齐地区水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大隐患。
  为牟取短期利益而出现的短视行为,加剧了一号冰川和乌鲁木齐河流域的被污染,给我们留下的直接影响是,首府几百万人饮水安全成为隐患。

  岂能让“母亲河”从我们眼中消失

  近年来,一号冰川奇特的自然景观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中。一号冰川由于在现代冰川类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所以被誉为“冰川活化石”,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随着一号冰川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探险。
  “十一”黄金周前,一号冰川旅游刚刚被“叫停”。可是10月4日,新疆环保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李维东前去科考的时候,发现依然有游客在此游玩,萨尔达坂乡旅游管理人员撤出后的一号冰川更是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那些大型挖掘机仍然在草场采掘砂石料。乌鲁木齐市政府指令已下,一号冰川却还是处于“没人管”的状态。李维东建议尽快建立一号冰川自然保护区,使这里的保护工作规范化,以保护这里的水资源、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特有物种伊犁鼠兔。
  源头出现问题,乌鲁木齐河情形可想而知。
  新疆城市规划专家陆易农告诉记者,乌鲁木齐河全长210公里,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北侧的一号冰川。上游段称大西沟,从乌拉泊折向北流穿过乌鲁木齐市区至米泉四十里城的44公里为中游,称乌鲁木齐河,再下面的60公里则称老龙河,流向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河水系是乌鲁木齐地区最大的一条水系,堪称乌鲁木齐市的生命源流。
  乌鲁木齐河近年来水质究竟怎样了呢?
  10月16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进行采访。在这里,记者看到一份刚刚出来的《乌鲁木齐市环境质量简报》,标题是“乌鲁木齐河源头一号冰川遭受污染”。
  文中提出:“监测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河源头一号冰川6至9月份水中总氮含量均超标,超标倍数在1.4-4.9之间。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跃进桥、英雄桥两断面水质总氮也超过相应标准,超标倍数在1.1-5.4之间。”
  该中心的总工程师王国朝告诉记者:“我们每5年作一次环境质量报告书,现在的监测数据显示水质逐渐在变坏。”
  记者了解到,跃进桥附近的水泥厂已更名为环鹏公司,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以及大量的生活垃圾,无疑构成安全隐患,一旦发洪水,就会将沿岸的垃圾卷入河中。
  王国朝打了个比方:“厂矿建在水源地,就好比建在自己的嘴边,再怎么治理,能没危险吗?”
  许多年前,一些专家就针对乌鲁木齐的饮水安全问题,对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厂矿提出过“水源地治理”和“整体搬迁”的建议。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依河而建的水泥厂几十年了,还“我自岿然不动”呢?
  10月17日,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副局长韩兆礼向记者解释了具体情况。从他那里,记者获悉,建在乌鲁木齐河沿岸的水泥厂,属历史遗留问题,因其污染严重,对水源和大气构成较大影响,自治区一直在不断对其进行改造,污染严重的炼铁厂、炼钢厂、铸造厂等已被关闭。虽经不断整改,水泥厂现状与环保预期还有很大距离。但水泥厂拆迁工程浩大,涉及两千多人的就业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为确保水源安全,他表示,水泥厂最终还是要搬出后峡。
  在采访中,专家甚至断言,种种弊病“毒害”了乌鲁木齐河肌体的健康,长此以往,这条“母亲河”终有一天会干涸。
  专家们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当地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痛惜,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干旱缺水地区,一号冰川加速消融的后果,我们更不能等闲视之。
  乌鲁木齐河的安危与存亡,关系到首府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生命健康,关系到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乌鲁木齐河的现状,需要引起政府、环保、林业、草原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只有及早在一号冰川的水源地建立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彻底清除后峡污染企业这块首府“心病”,才能让乌鲁木齐河真正变得“安全”起来。

  科学家正在一号冰川讲解环境保护知识。

  当地牧民玛那提(左)正在向记者诉说一号冰川近年的变化。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