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环境面临“超限”
作者:孙家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1 10:09: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过去人类解决问题的性质和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直接目的,采取直接手段。例如,为了增加粮食和畜产品,就将森林、湿地变成耕地、牧场,而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灭绝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减少害虫,就直接使用化学毒药,而不考虑环境后果;为了取得矿物,就揭去地表,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去开采、提取,而不考虑环境破坏;为了使自己不被废水废气和垃圾困扰,就选择气流通畅的江河边建城建厂,利用气流吹散浓烟,河流带走污水,洼地堆放垃圾,而不考虑是否污染了水体、大气和土地等等。人类过去就是用这种线性方式去解决问题、生产产品、达到直接的目的。这种方式虽然创造了日益增多的财富,却积累着今后“深深的麻烦”。

  为什么是深深的麻烦?因为这是严重破坏全球生态系统脆弱平衡的麻烦!是用人类长期习以为是的线性方式去解决问题只会引来更多更严重问题的麻烦!

  一个有限的生态系统只能承载有限的人口和进行有限的资源替代,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超限”问题,科技如何去解决这一“超限”问题呢?提出的办法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局限于传统的线性方式,就没有一个办法不会引出更多更大的问题。可以把这方面的办法归于以下三类:

  一是技术办法。此类办法很多,如发展各种治污产业等。在一个“超限”的系统中,将日趋短缺的资源大量地转向应对环境恶化,必然会相应地减少用于发展的资源,应对环境恶化虽然必要,但属无奈,而非发展。正像一个人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身患癌症,然后又去治疗,治疗虽然必要,但不属于一个健康人的幸福生活范畴。不去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以为凭技术就万事大吉,甚至以为除根是倒退,治表是发展,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恶性循环。一切技术的办法都是要消耗资源的,技术的利用只有有利于维护生物圈的健康稳定和增进人类的福利才是有价值的。

  二是逃离办法。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米奇欧·卡库在《远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最具雄心的从目前第0类文明到第I类文明,再到第II类文明,直至第III类可以在太空凿洞自由穿行于宇宙之间的不死文明的设想,不过卡库直言不讳地承认“驱使我们迈向行星文明的一个行动是害怕行星毁灭”,逃离地球或许不违背物理学定律,但却没有可信的生物学依据,至少是在可以想象的未来都是不可能的,而生态环境危机趋向加深已经是人类正在经历的现实,人类现在有如怒海行舟,如果此时船员们不是协同努力使船体稳定,而是将希望、智慧和资源转向生产一架逃离险境的飞机或潜艇,那只会大大增加当前的安全风险。

  三是适应办法。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改变自然的进程已无法停止,保护生态环境的努力终将落空,人类只能在适应不断被改变的环境中进化。但是,没有人能够断言科技可以使人类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而进化。与物种丰富、种群庞大、繁殖力极强的微生物和昆虫相比,物种单一和繁殖力弱的人类没有任何适应性进化的优势可言。科技可以使人类飞行于太空,潜游于深海,避寒暑于温室,遍食山珍海味,但这些都无助于提高人类适应性进化的能力,相反,追求过度舒适卫生的人工环境已大大弱化了人类的这种能力,人类及其精心培植起来的现代农业物种的竞争适应性进化能力都已变得脆弱不堪。

  在一个“超限”的系统中,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扬汤止沸而是釜底抽薪。

  今天的要求恰恰是:要解决“深深的麻烦”问题,需要全人类协同行动,这就要求各国政府都能有效地发挥国际国内的协同作用,以使人类能在整体上与环境的整体性要求相适应,这就需要使大多数人都了解自然和社会的真实情况,关心、支持和监督政府担当起解决自然和社会问题的责任才有可能。

  人类不是没有智慧和技术取得社会和谐和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这需要人类在整体上达致利益协调、行动协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以私利最大化为动力的充满对立、冲突的文明缺乏这种基础,在这种文明中,即使能产生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谐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伟大理念,但要变成现实则难如登山,在每天都要发生的数以十亿计的各种私利最大化决策中,充斥着浮士德式的出卖灵魂的交易,这当然不是人类天性的腐败,而是社会潜行着自私的人必然挫败有道德的人的利益机制。解决“深深的麻烦”问题的最大难题是战胜人类自己,是人类要自我洗心革面、改弦易辙、变革利益的实现机制和文明的发展方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