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时评:温暖是可以循环的
作者:白剑峰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30 8:08: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读到两则关于艾滋病的故事:

    四川一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夫妇因驾驶摩托车遇险受伤,血流不止。但是,不管在路上还是在医院,他们总是坦诚而善意地提醒别人:“我们是艾滋病感染者,请你小心,不要让你的伤口沾染了我的血液。”

    一名在极端绝望中受到社会救助的艾滋病人,临死前只有一句话:“这病害人,我没有任何可以奉献的,只有身后一具遗体可供研究。”

    面对这样的艾滋病患者,谁能不怦然心动?在这些“边缘人群”的身上,闪耀着如此动人的人性光芒,他们用朴实的行动,纠正了那些冷漠和异样的目光。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懂得了对社会负责的内涵?应该说,是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感染艾滋病是不幸的。但是,艾滋病患者的最大痛苦,不是来自病魔,而是来自社会的偏见。尽管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只是极少数,但却是一个极其脆弱和敏感的群体,他们最需要阳光雨露。当前,在我国很多地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仍受到严重的歧视,处境艰难。有的人为邻居所不容,被迫不停地搬家迁徙;有的人种了菜卖不了,只能烂在地里;有的艾滋病家庭儿童有学难上,连课桌也被同学扔掉……在冰冷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群体由于无法得到公平和尊严,很可能会心理失衡,甚至疯狂报复社会,导致更大范围的艾滋病蔓延和恐慌。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当人们到处播种冷漠,艾滋病患者的心中就会生长仇恨,以怨报怨,最终的受害者往往是社会。而当人间到处充满温暖,艾滋病患者的心中就会充满感恩。因为,温暖是可以循环的。

    不久前,来自山西的艾滋病患者老纪来到北京大学,当他讲到“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时,激动得泣不成声。几年前,他家的庄稼被大火烧光,濮存昕来到他住的窑洞里,和他一起包饺子,用他的毛巾擦汗,帮他度过难关。在老纪的爱人病重时,濮存昕又安排她到北京治病。很快,老纪也成为一名防治艾滋病志愿者,帮助了很多身边的病友。这说明,一个人的温暖,是可以无限传递下去的,最终将改变整个社会生态。

    像濮存昕一样,我国已有数名文艺界人士被卫生部聘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他们满怀爱心,参加了大量的公益活动,成为艾滋病宣传“形象大使”。但是,预防艾滋病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仅靠几位“明星大腕”是远远不够的。在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面前,每个人都是“形象大使”。如果人人都能正确认识艾滋病,尊重和善待艾滋病患者,那么,“艾滋病歧视”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公众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是一个社会的“温度计”。透过这个“温度计”,公众可以感知社会的和谐度与文明度。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一束温暖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情的问候,往往可以让那些孤苦的心灵洒满阳光。(白剑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