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修复 "局地起沙"灾害不再困扰银川 |
作者:沙志鸿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 11:34: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记者11月29日来到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志辉集团公司,尽管已是入冬季节,但这里的农工们仍在忙着平整沙坑、栽种树木。该公司在两年内,采取以工业反哺生态的做法,在科技特派员的协助下,复垦1200多亩砂石采空区,栽种上各色树木,营造出一个生物多样的生态园林。 在刚刚完成“贺兰山东麓荒漠半荒漠区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之后,银川市西夏区的科技特派员、林业专家梅曙光研究员显得很高兴。他告诉记者,作为银川市建筑材料砂石的主要供应基地,这里曾经每年有上千亩的荒漠草原、原始地貌被破坏,成为沙尘暴的策源地。尽管近年来自治区和银川市不断加大砂石开采管理力度和采空区的复耕力度,但由于缺乏整套的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技术和经验,生态绿化仍赶不上开发破坏速度。 由银川市科技局立项、西夏区科技局组织实施的“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志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梅曙光等林业工作者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一年多的论证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砂石采空区生态修复方案,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完成了国内惟一的砂石采空区荒漠生态修复成果。志辉集团总经理朱玉安告诉记者,公司早在1996年就开始在砂石采空区种树,但树木成活率非常低。从2000年开始,由于梅曙光等专家的介入和指导,志辉集团的生态理想才得以逐步实现,建成有林地3000亩。 如今的贺兰山东麓高家闸以北地区,除了志辉集团外,还有多家生态园林企业加入到恢复生态的行动中,使得原本千疮百孔的荒漠地区,如今显现出了令人兴奋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局地小气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冬春季节的“局地起沙”现象,如今已有根本性改观。(记者 沙志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