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工业污染“污染”了六盘水市领导的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5 12:57:1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随后在采访贵州省环保局有关领导后发现,黄照峰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姜平强调说,盘县环保局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因为只要有建设项目,就必须要经过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不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是违规项目。而对于重污染项目当地环保部门必须做到每月例行检查排污设施执行情况,并从污染源取样检测是否达标,如不达标限期整改,在限期内仍不能达标的企业,环保部门要向当地政府提出关停该企业的建议并督促其完成。

  思考:叩问环保体制

  按照环保行政执法的要求,很显然盘县环保局没有履行其职责,对其管辖范围内企业的肆意排污而熟视无睹,纵容其违法违规。正是环保职能部门的不作为,才滋生了一些非法企业为牟利而忽视生态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的土壤。

  贵州省环境监测总队征管科科长陈松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像盘县这样的基层环保部门不作为的深层原因。他说,由于环保系统没有垂直管理,上级环保部门对下级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而没有人事任命的权力,当地环保部门领导的乌纱帽都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给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由于怕丢了乌纱帽而对地方党委和政府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当经济发展危害到老百姓的健康和危及到生态环境的时候,就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另外,像贵州这样的经济落后地区,环保部门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系统内缺少环保专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亲戚裙带关系又大行其道。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经济的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以及一系列环保事故正在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记者手记: 根子在地方政府

  在今年5月召开的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目前,一些地方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污染反弹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问题看似在企业,其实根子在政府,地方保护是根源。”

  周生贤的话显然在六盘水地区得到了印证。

  9月22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和监察部等国务院7部委组成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到达贵州六盘水市。在专题汇报会上,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表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常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为贵州省9地市最好”、“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污染严重的六盘水地区被这个副市长说成了人间仙境。

  在随后的调查中,督察组发现六盘水市目前有30余家焦化厂等化工企业。督察组当即对六盘水市政府在工作汇报中隐瞒该市煤化工企业污染、否认饮水安全存在隐患等事实提出了严厉批评,责令贵州省监察厅依照《公务员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有关负责人要求违法企业必须于今年12月底前整改到位。

  然而,记者在这次深入六盘水地区的明察暗访中,发现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一案似乎并没有给当地多大震动,该区域的一些官员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无动于衷。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