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安屯垃圾场的填埋气收集利用工程正在建设中。本报记者欧阳晓菲摄
被垃圾散发的气味熏得“无法忍受”的通州居民纷纷投诉,10月下旬,通州区环保局出了一份书面说明:高安屯填埋场属于朝阳区,通州无权管辖。
事实上,高安屯污染问题,已争论十年之久。污染源在朝阳,而受影响者在通州,一线之隔,问题久拖不决。
朝阳区无害化处理中心高工方朴认为,目前本市各区自行建垃圾场的管理机制,是造成区与区之间矛盾的关键。市政管委高工、“垃圾专家”王维平则认为,即使由市政府统一协调,垃圾场选址问题也很难解决。
目前,高安屯正在试图通过技术改造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
居民投诉刺激性气味
8月的一天,凌晨一点半,再次从睡梦中被一阵刺鼻的气味惊醒,通州区天赐良缘西三区居民郭斌忍无可忍,拨打了通州区环保局的投诉电话。
直至冬天到来,郭斌才觉得气味不再让自己难以忍受。
2004年,看中天赐良园小区紧邻朝阳,离市区近的交通优势,郭斌花了30多万购置了现在的房子。
“自从搬进来,就经常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从来都不敢开窗户,特别是夏天和下雨天,根本就没法忍受,夏天我都不敢在这住。”
天赐良园、北苑、西门等小区的居民均感受到高安屯垃圾场刺激性气味的“力量”,纷纷投诉。还有一些居民在八通网论坛发帖,成为该论坛今年关注度最高的帖子之一。
为了给投诉者和网民一个说法,今年10月23日,通州区环保局作出书面说明,说明中称,天赐良园、北苑、西门等小区的刺激性气味,由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产生,因其属于朝阳区管辖,通州环保局无权处理。
垃圾隔界影响居民
京东,朝阳界内,紧邻通州,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已存在十年。
十年间,高安屯的垃圾山已高达数十米,而北京物资学院的2000余名师生,已经“受了10年熏”。
邹晓美所在的物资学院,位于通州区的西北角,距高安屯垃圾场的直线距离不过千米,1996年,邹晓美首次迈进物资学院大门。“我到学校的时候正好是夏天,听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臭味,下雨天,气压低,一天24小时都弥漫着臭气,让人难受得想撞墙!”邹晓美说,在她的记忆里,夏天学生上课时,鼻子里都塞着卫生纸。
因紧邻垃圾场,操场也成了摆设,根本没人敢去跑步,“闻到那种味,你就根本不想呼吸”。
目前,天赐良园等小区内的2.5万户居民过着轻易不敢开窗户的生活,他们都在通州境内,高安屯的下风向。
“朝阳把垃圾场放在了自己下风下水的地方,但却是通州的上风上水向,风一刮臭味全吹到通州来了。”通州区环保局监察科科长徐晓云说。
徐晓云已不止一次被投诉人在夜间吵醒。她说,自从4年前坐上这个位子,她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关于高安屯的投诉,特别是在夏天。
已拖十年依然无解
在10月23日通州环保局做出的情况说明上,通州区区委书记梁伟,区长邓乃平,主管副区长赵玉影分别作了批示,对于高安屯的问题,他们审慎地用了“逐渐解决”的字眼。
“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管辖权。高安屯是人家朝阳的,得看人家的脸色。”问题久拖十年不能解决,通州区环保局副局长胡建华一语道破天机。
2005年1月,通州区政协7个民主党派就高安屯问题曾提交过一份提案,提案中说:“朝阳区将垃圾消纳场建在通州墙外,无异于将自家垃圾堆放于邻居窗外,严重侵害了通州居民的民生与健康……”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垃圾场搬走。”胡建华说,通州区政协的提案也认为,垃圾填埋场应尽快迁到通州区以南,远离人口稠密区。
“把垃圾场搬走是根本不现实的。”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方朴说。“我们已建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说搬就搬呢。况且,朝阳区也必然需要一个垃圾场,每天3000吨的垃圾,总不能随便乱倒吧!”
“我估计他们也不愿意搬,这个难度非常大。”胡建华说。他认为,这么大一个垃圾场,在最初建的时候,朝阳就该和通州沟通。“等到苍蝇蚊子都飞进来了,我们才知道人家建了个垃圾场,可是已经晚了。”
不过,高安屯并不这么认为。
“我们是在自己的区界内建垃圾场,没有必要和通州商量,没有任何程序和法规要求我们这么做。”方朴说,高安屯的建设,是符合规划要求的。“确定在高安屯建设,我们也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当时市区两级环保局、规划委、计委等相关部门的人都参加了讨论。”
“这几年朝阳发展非常快,人口密度也已经越来越大,在朝阳区范围内选一块地建个垃圾场,非常困难,只能放在朝阳最靠边的地方,那就肯定要和别的区交界。”方朴认为,垃圾处理厂就像公共厕所一样,是一个人人需要,人人又都不愿要的东西。只要建,不管放在哪里,都会有矛盾。“建在这里和通州有矛盾,建在别处,没准又和顺义有矛盾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