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个别试点省将取消绿色GDP核算 经费不足是首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6 10:52: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核算方法还在纸上

    朱天福告诉记者,对浙江来说,经费不算是问题,因为经费由省里给,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联合使用,而且双方配合得很好。

    在试点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还是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难题。

    一位统计系统的官员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常规的GDP的统计都还没有理顺,还要一步步规范。”他补充说,“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所谓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而四川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则举例说,对经济数据进行调整是国际惯例,2005年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我国GDP的调整中,增多了2.3万亿元,增加了16.8%。相比之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告诉我们,2004年环境和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是3.05%,这个在统计学误差之内的3.05%,有多大价值呢?

    目前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如实物量和价值量测算,许多还停留在理想化的纸上。现在比较成熟的一个做法是,采取虚拟成本法,根据污水治理的成本核算对GDP的损失。

    但碰到工业企业污水、废气等排放物对居民健康带来的影响(如医疗费用、不能工作带来的损失等),并因此测算出对GDP的损失,目前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建立模型解决。

    几乎是在国家课题组的报告发布前后,浙江省也发布了《2005年度浙江省GDP增长代价分析》。与国家组不同的是,浙江省在GDP代价统计上,绕开技术壁垒,目标锁定在了更为具体的项目上。

    如电力消耗、万元GDP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排放、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动态比较对环境造成的成本压力、耕地被占用情况等等。

    根据上述指标,浙江全省11个市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强度差进行排座次。每个市每新增一万元工业产值,全省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也赫然在目。

    “我们把能源、土地、资源等都纳入了这个增长代价的分析体系,这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报告的主要负责人,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朱天福告诉记者,“绿色GDP不能仅仅是环保指标,我们通过GDP代价的分析,目的是可以提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和建议。不是仅仅为了计算代价而计算”。

    更为重要的是,朱天福告诉记者,在没有建立完备的环境监测的情况下,就不能建立完备的调查数据。这是他们所担心的。

    身份尴尬

    经费短缺也好,技术争议也罢,国家绿色GDP试点的组织问题也是许多地方考虑退出的一个因素。

    在地方试点的组织上,如四川省,只有环保部门参与。河北省,“统计局倒是参加了他们的会议,但主要工作都是由省环保局来做”。河北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王光采说。

    非但如此,此项课题的组织者——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的身份也很尴尬。

    事实上,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既是世界银行利用意大利信托资金支持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也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开展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的负责人。来自地方试点的数据在两个课题之间,可以互相使用。

    “作为课题最为繁重和基础工作的调查由我们地方来做,我们提供基础数据,国家课题组则计算这些数据。”一位地方环保部门的官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方式。

    中国绿色GDP核算国家技术专家组副组长於方博士对此说法很无奈。她说按照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试点工作方案,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将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进行试点。其中国家试点主要开展31个省的污染损失核算;地方试点可以根据地区不同环境核算的特点,开展地市级核算的试点工作。

    “我们也要做调查的啊。”於方回应说。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