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五”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80万公顷
作者:刘惠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31 8:22:5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北京12月30日讯 记者刘惠兰日前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在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5周年座谈会上获悉:自《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5年来,我国加大了防沙治沙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防沙治沙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治理速度,取得了明显实效。通过5年努力,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据悉,“十五”期间,全国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80万公顷,是“九五”期间的两倍多,土地沙化实现了逆转;工程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与启动时相比,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了20%以上;防沙治沙促进了农牧民脱贫致富,通过发展沙产业,沙区农牧民年人均增收230多元;全社会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和生态意识明显提高;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誉。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防沙治沙法》,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

  尽管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全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加强防沙治沙要继续做好六项工作:一要全面提升沙化土地综合防治水平。二要扎实推进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三要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四是加大依法治沙力度。五要强化防沙治沙的科技支撑。六要落实好防沙治沙的责任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