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7新年农村能源的新思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4 23:29: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思路一 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继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秸秆转化、农村沼气、有机肥利用、生态种植养殖等技术集成为手段,构建以自然村为单元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消除农村脏、乱、差;采取项目带动、政策激励、市场运作、物业管理的方式,培育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
    
    目标 在100个县(场),建设3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以上,推动沼气普及和功能拓展;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路径1 认真抓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科学管理,做好项目申报、计划下达、实施的前期工作,科学制定安排原则,细化申报要求;在加强项目监管督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地方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方面的职责,充分依靠地方力量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路径2 开展新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建设。在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广东、湖北、湖南、陕西等省区,每省区选择1~2个村开展,以开发清洁能源为重点,因地制宜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省柴节煤炉等技术和模式的示范。
    
    思路二 强化农村能源体系建设
    
    目标 从关注沼气建设进而面向农村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节能全领域,搞好整个农村能源体系的职能拓展、定位和队伍建设,为整个体系的巩固与发展打下基础。
    
    路径1 引导社会化服务和物业化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能源推广服务体系,总结、研究和推广不同模式的物业管理机制。
    
    路径2 进一步健全农村能源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对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准化体系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针对已经成熟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编制相关标准,以规范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思路三 开展能源技术研究创新
    
    开展高效发酵厌氧菌筛选和提高产气率应用示范、大中型沼气工程装备标准化开发及运行状况技术评估、生物质资源评价技术、秸秆生物气化技术、沼气深度开发利用技术、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推广与示范工作。
    
    思路四 拓展农村能源工作领域
    
    目标1 推进“生态校园”、“生态军营”建设。
    
    路径 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在做好“生态校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扩大项目实施规模;联合解放军总后勤部开展“生态军营”建设。
    
    目标2 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路径 一是开展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在北京、河北、河南、江西、四川每省选择一个村,开展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完善秸秆生产沼气技术,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总结服务模式和机制。二是开展能源作物专用品种筛选改良及基地建设,开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专用甜高粱、木薯、油菜、棉花(棉籽)品种资源调查、筛选和基地建设。三是开展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研究。
    
    目标3 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路径 逐步引导各地和企业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扩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投入,并组织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和标准。
    
    目标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路径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获得更多的国外资金,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以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人力资源推向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