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包装制度研究 |
作者:蒋小花 文章来源:资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9 9:31:1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的包装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水平上要落后 20 年,如环保型 聚乳酸在包装中的应用,发达国家自 1992 年申请了第 1 件专利起到 2005 年底,共公开了 121 个专利族,衍生出 246 个专利。而我国仅申请了 12 项专利,国内申请人到 2005 年底也只申请了 4 项专利,仅占 3% 。 科技投入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工业强国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的 1% 企业难以生存,占 2% 可勉强维持,占 5% 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包装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水平不足 1% 。因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研发投入势在必行。 (四)绿色消费观念 缺乏制度推动 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水污染防治 法》《森林法》等一些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涉及到对消 费的节制和对绿色消费的倡导,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规 范消费活动和行为的法规。 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而 我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远未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 据调查, 有 72% 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 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有 54% 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 38% 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 从调查数字看,我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绿色消费观念开始形成,但真正付诸实施的人并不多,绿色消费观念需要 制度推动 。 三、完善绿色包装制度,实现循环经济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使包装绿色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立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 从长远看,我国应制订 《循环经济法》,作为过度, 当前我国应抓紧制订《包装法》,解决过度包装包装废弃物等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 包装法》, 实现绿色包装的全程 控制 1 、强化清洁生产, 实行 源头控制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其根本目的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就包装领域而言,要求生产者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经济活动行为原则,使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在《包装法》中,应明确生产包装产品要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使用某些 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再循环比例的或不能再利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明确禁止过度包装或 一次性使用的包装 , 尽快制定出过度包装的“度”量化标准,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 2 、促进 包装废弃物的 避免、减少和再利用 , 实现 包装废弃物 生态化循环 为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许多国家制定了再利 用法律,如日本的《新废弃物处理法》,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和《避免包装废弃物法》,要求在包装上印有回 收再利用标志。 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在《包装法》中应明确 包装废弃物 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原则,并贯彻“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利用废弃物谁将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原则。首先《包装法》要规定避免产生废弃物,特别是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其次企业必须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或作为可用能源;剩下的包装废弃物以环境相容的方式填埋。要规定包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包装物,其废弃时有正确的回收利用或合适处置的保证,当产品有毒成分过高,难以处理,不能保证与环境相容,就不许进入市场流通。再则, 扩大生产者责任,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 负有对包装物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的责任和义务;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应承担回收的有关费用。 (二) 强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政策导向, 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产业、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包装。具体措施有:( 1 )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污染成本,使环境成本内部化。( 2 )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 3 )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 4 )通过信贷政策导向, 增加对企业的信贷规模,给予贴息优惠, 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 5 )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 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 尽量降低 其产品的成本, 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三)通过行业自律,倡导企业实施绿色包装 行业自律是倡导绿色包装不可或缺的环节。任何制度的作用,都只有在人们自觉遵守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澳大利亚的油漆涂料公司为了缓解社会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共同签署了一个行业自律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油漆涂料的包装容器将更好地加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这个协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赞扬。我 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委员会 的目标就是 在包装行业内建立一个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 “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 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的绿色包装 生产、消费和循环再生利用系统,促进包装行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包装行业协会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制定行业规范, 要求企业 执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从而实现绿色包装。
(四)包装企业要 强化绿色管理理念, 积极 参与国际认证 包装企业应将绿色观念贯彻到全部管理活动中, 首先要积极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 ISO14000 国际标准。 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 通过建立、实施认证体系,实现绿色生产,既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 其次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都建立环境标志,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我国包装企业要 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获得国际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 (五)加强 绿色消费制度建设,培养绿色消费观念 在现代“经济主义 - 消费主义 - 享乐主义”的模式 影响下,攀比、奢糜、浪费的消费观念在社会上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 对待消费者购买绿色包装产品方面,政府 做得较多的是 宣传,但 仅靠人们的自觉还不足以推广绿色产品的消费, 还要靠制度的约束 。 可以借鉴日本的《环保商品购买法》,先从政府消费这一个侧面进行,各级 政府应率先提倡购买和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绿色包装商品,以向社会提供环保信息,支持环保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同时利用税收政策对存在比较严重污染的消费进行制约,把环境的代价纳入消 费者的决策范围,以强制性手段规范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对使用不可回收的瓶子征税,开征塑料购物袋使用税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环保消费基金,把有关在消费 中所征的环境税款作为消费基金,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与此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教育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总结 推行绿色包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出发,运用法律法规对产品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规范,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推动包装产业向生态节约化转型,从而实现绿色包装,使 包装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