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内地官员近年来招商引资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凸显出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内地对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视。而温家宝总理刚在‘两会’上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节能减耗、环境保护等领域,更加提出了严格的硬约束指标。毫无疑问,内地上下一心展现的环保新风,为本港环保工作带来了良好外围环境,亦为两地的环保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就香港而言,市民环保意识高涨,环保旗帜一直高扬,各路环保团体和组织更是异常活跃。市民有一个共识,就是香港要维持国际都会的地位,要保持环球首屈一指的竞争力,除了机场、码头等硬件之外,还必须要有不可或缺的软件,其中就包括环保一流、空气优良的生活环境。如果连呼吸的空气都不能保持清新洁净,何以留得住投资者?何以吸引优秀人才?何谈一流的国际大都会呢?因此,港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香港是一座真正的环保城市,空气清新,蓝天常现。
客观地说,近年来,特区政府在改善空气质素,加强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不少措施,特别是积极主动推动港粤环保合作,并在共同监测空气污染、研究减排办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有目共睹。曾荫权特首去年还推出了蓝天行动。但与此同时,亦要实事求是地说,本港空气质素尚未见显著改观,尘霾天气犹在,治污成效还不能令市民满意。
所以,特区政府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内,拿出更加有力有效的环保政策,减少本地污染排放;对外,利用内地推行环保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两地环保合作,力求以实际行动,促成实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日前就在‘两会’上表示,力争今年污染减排达到目标,重点抓节能监管,抓排污大户的监管等,表现了非常坚定的决心,在政策目标上与本港高度一致。
建设环保香港,除了政府努力之外,市民和业界亦要由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其实,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很多,比如调高冷气机温度,让香港不再是‘冻感之都’;响应‘无胶袋日’号召,少用胶袋;停车熄匙,减少汽车污染排放;拒绝吸烟;支持垃圾分类等等。昨天还有环保团体呼吁,晚上十一点关掉广告灯。别小看这些‘小事’,除了可积土成山,为城市环保发挥神奇功效之外,还有助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的文化,功莫大焉。当然,政府亦应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支持鼓励市民环保之举。
神州大地正劲吹环保之风,香港只要严行环保政策,加强环保合作,全城齐心参与,达至环保香港、蓝天常现的目标还会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