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死劫: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损失高达GDP的1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0 2:18:5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如何将环保执法手段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这是来自多个渠道勾勒出的的环境现状。

  综合世界银行、中科院和环保总局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10%左右。

  2007年节能环保八大举措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都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突破环保瓶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可以预见的是,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国家将推出一系列强硬举措惩治污染,将环保执法手段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国家环保战略。

  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群众的环境投诉和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望》新闻周刊从国家环保总局了解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

  一是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据最近调查,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

  农工党中央经过调研后指出,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其中饮用高氟水的6300多万人中有近3000万人出现病症,因饮用高砷水致地方性砷中毒的病区人口有200多万,有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100多万人的饮用水受到血吸虫威胁。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比例已由1987年的20.6%,上升为2003年的58.2%,年均增幅约2.4个百分点,但2000年后年均增幅减缓为1个百分点。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要解决剩余的超过40%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难度更大,困难更多。

  二是环境风险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忽视环境保护要求,甚至急功近利,项目建设中选址不当,把一些化工、石化、冶炼等高危行业建在饮用水源地、江河两岸、城市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和人群密集地区,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灾难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三是一些重污染行业违法排污严重。一些造纸、涉铅等污染企业肆意排污,造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此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入侵等种种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