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环境监测显示近年来青海省退牧还草效果显著 |
作者:金泉才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0 22:38: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日,青海省气象部门制作发布了《2006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公报》,使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翔实地了解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为实施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决策,以及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是青海省气象部门利用54个地面生态环境地面定位监测站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客观分析草地生态环境、水资源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现状,并与历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公报显示,2006年全省牧业区大部分地区牧草每亩产量在100到400公斤之间,玉树州、海西州牧草减产明显,黄南州牧草产量持平,果洛州、海北州和海南州牧草增产显著。三江源地区中、高产量等级草地面积明显增加,而低产量草地面积减少,说明这几年青海省开展的退牧还草工作效果显著。 公报还显示,青海湖的水域面积2006年比2005年呈现继续增加趋势,扎陵湖、鄂陵湖和哈拉湖面积缩小,龙羊峡水库水体面积在8月上旬与2005年持平,9月上旬开始萎缩。2006年冬春季和秋冬季没有大范围、长时间积雪分布。2006年,环青海湖地区以南地区沙丘移动较快。年内全省大风天气较多,加剧了土壤风蚀的发生,水土保持状况仍呈恶化态势。2006年,沙尘暴天气出现最多的是柴达木盆地,达到90站次,其次为青南地区,34站次;环青海湖地区和东部地区各出现10站次。降尘量最大与2005年相比,西宁市、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分别增加了98.6%、115.9%和85.3%。 (金泉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