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主党派建言:运用市场机制 重视污染治理 |
作者:包松娅 江迪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6 22:29: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民革中央呼吁: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中小企业污染治理 现状: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其污染排放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工业污染来源。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弱,难以独自承担耗资巨大的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即使建成,也难以承受高额运营成本。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建议:走市场化治污之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中小企业污染治理。建立统一的集约化区域治污机制,把市、县两级的污水治理统一起来考虑,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设截污干管、支线管网等配套设施,使市区和县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入统一的排污管网,再由市、县共建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体现规模化和集约化,从而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可以采用政府融资、政府引导,民间投资、政府资助,民间投资、民间集资等投入机制。运营过程中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政府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治污企业“补偿成本、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较为合理的收费价格体系。环保设施由专业公司或运营商负责运营管理。当然政府也应为推进市场化治理污染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并强化监管,确保市场化治污健康长远发展。 ●民进会员陈英旭呼吁:重视流域跨界污染问题 现状:一条河流往往会流经多个行政区域——县、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河流跨区域污染问题突出,上游对下游区域污染事故日益突出。如豫鄂交界地区白河污染、江浙边界水污染、苏北鲁南龙王河污染等等。 对策:治污责任主体缺位是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的难点,流域水功能区划也不完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流域跨界水环境管理首先要实行流域的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其次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跨界水污染,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利用价格机制,采取征税、补贴、生态补偿等鼓励性或限制性经济措施,促使流域内减少排污、消除污染,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滥用。此外要规范水环境功能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并加强跨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建设。 ●致公党陈汉彬、侨联廖中才呼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现状: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民环境意识显著增强。但整体而言,公众的生态知识仍然比较贫乏,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道德观念比较落后,对与生态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了解少,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率低,缺乏监督生态建设进程及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积极性和参与生态建设的意愿。 建议:提高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环境教育的领导。要充分认识环境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环境教育作为坚持生态立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各级领导干部是做好环境教育工作的关键,要把环境教育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目标;建立各省环境教育中心,在全省范围实施环境教育项目,培训环境教育工作者;密切环境教育与环境政策的联结,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加大对环境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强环境教育的人力、财政和物质投入。加强环境教育立法和环境保护的法规教育。环境教育应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这是确保落实环境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应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有关环境教育的法规和制度性文件,实现环境教育的法律化,确保环境教育在法律上的地位,从法律上保证环境教育的贯彻落实。(包松娅 江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