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甘肃民勤:沙患面前的用水之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14:57: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记者多蕾:像这样的一眼机井,它的成本在十万元左右,能灌溉一百亩左右的农田,许多年来一直是民勤的主要水源。但现在,民勤县却一下子关闭了五百眼机井。

  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雪水融化而成的石羊河在这里形成民勤绿洲,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分开。但近年来上游城市用水越来越多,石羊河指望不上了,民勤只好转向大量开采地下水,全县的9000多眼机井,是百姓生活、耕地灌溉的主要依靠,但也正是这些井一点点吸干了沙漠中的绿洲赖以生存的地下水。

  甘肃省民勤县水务局副局长田智兴:70年代我们民勤挖5-6米就有水,而现在的静水位在20米左右,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了大量的植被枯萎死亡。

  这条公路的两边就是两大沙漠,它们一旦合拢,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截断,对全国生态将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民勤采取断然措施,改“打井浇田”为“关井压田”,大幅压缩传统耗水农业。

  甘肃省民勤县水务局工程师魏多玉:计划到2010年全县关闭3000眼机井,削减地下水的开采3.8亿立方米。

  既要保卫绿洲,又要保障农民生活。今年民勤县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启动了建棚、移民两大工程。陆续将1万多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农民集中搬迁。县里帮助农民建5万个节水高效的日光温室大棚,并对每个大棚给予五千元的补贴。

  甘肃省民勤县委书记谢治国:可以说为了民勤目前的治理,老百姓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农民的收入不减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