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为绿色、和谐、现代的陕西“鼓和呼”
作者:曾 平  文章来源:今日中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8 17:47: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07年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政府“黄楼”,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与参加第十一届东西部国际贸易洽谈会的记者们见面,又一次为陕西大做“广告”,请记者为绿色、和谐、现代的陕西“鼓和呼”。

  一个月前,在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陕西团驻地见到袁纯清,他欢迎记者到陕西多看看,多走走。同时,他那激情的面容、机敏而幽默的语言频频出现在北京各大媒体上,一时间,袁纯清成为宣传、推销陕西的第一形象大使,使人耳目一新。

  离会见的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来自海内外的记者已经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主持人不得不请现场的工作人员退到侧门休息室,以便给记者腾出更大的空间。

  10:30分,袁纯清习惯性地从会场侧边走向圆桌,走到一半却又退了回去。原来,走道也站满了记者。袁纯清风趣地说:“今天到场的记者很多,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明我们陕西的人气越来越旺,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充分。”

  让地下的东西活起来

  开始,记者们都已拿到了袁纯清的讲稿,工作人员根据讲稿还专门在现场做相关的演示,可讲话开始后,大家发现袁纯清在介绍陕西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早已超出了讲稿的内容。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在讲到陕西文化时,袁纯清显得十分自豪,“我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明的高潮: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有两个高潮发生在陕西,发生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史书记载,关中平原获得‘天府之国’这一称号比成都平原早了500年。在《战国策》中,说秦惠王这一章里就讲到,苏秦说秦惠王应该称霸,为什么呢?‘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陕西文化大省的基本标志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说它的完整性,从蓝田猿人开始,一直到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再到周秦汉唐,再到延安,我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这里有一个完整性。说到丰富性,既有帝王文化、还有宗教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都非常的丰富。”

  “服务业是陕西未来发展一个具有优势性的一个产业,我们现在有些新的思考:基础在文物,做强在文化,扩展在会展,扩大在旅游。陕西的服务业还得借文物唱戏,让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陕西。文物是一个死资源,要变成一个活形象,就是活文化,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更多的是埋在地下的70多个皇帝的墓走上来,要让李白活起来,要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所以我们现在要搞大片、大作、大戏,像大唐芙蓉园。最后就是扩展会展,你不光是看,要参会参展,一举两得,既参加了会议,又看了景点,然后拉动商务流,才能真正的做强,这就说是在思考上有路径的变化。当然说到优惠政策,去年省政府拿出3000万专门奖励大片大作,《图雅的婚事》奖了50万,像这些文化品牌,我们省政府可以给他奖励、补助,采取各种形式,都是可以的,总之要把服务业做起来……”

  省长抛给记者的谜语

  “一个‘多’,一个‘高’,几个轮子最‘厉害’?”袁纯清抛给记者们一个谜语似的话题。未等记者反应过来,袁纯清自解谜底。

  “陕西是一个科教大省,主要因为一个‘多’:陕西的独立科研院所达到1061座,科技人员100多万;大学生多,在校的大学生将近100万人;还有院士多,47个院士;高新区多,我们有国家级的高新区,还有两个是别人没有的:第一个是杨凌的唯一的农业高新示范区,另一个是国家的唯一的航空高科技产业基地。 ”

  陕西是一个航空产业的大省,这次国家决定要研制大飞机,陕西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的参与到这个进程当中去,而且国家也已经决定在陕西制造大飞机的过程当中,要承担相当多的项目和份额。

  “我们的特点第一是多,第二是高,为什么高呢?我开玩笑讲,四个轮子的没有三个轮子厉害,三个轮子的没有没轮子的厉害,为什么这么讲呢?四个轮子我们有陕重汽,三个轮子我们造飞机,没有轮子航天动力--神五、神六的航天动力都在西安研发。”

  得山独到、得水独厚的陕西

  “春天,这里是一片芦苇荡,夏天时候,20000亩莲花竞相开放,美得很!美得很!”在介绍陕西渭南地区洽川湿地时,袁纯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从秦岭“人在山上走,水在脚边流”的风光,到退耕还林1000多万亩,袁纯清在介绍陕西时用“得山独到、得水独厚”来形容陕西“绿色、和谐、现代”这一新形象。 他说:“在渭南有占地10万亩的洽川湿地,这里有七孔泉水,日夜奔流,常年温度在30度左右。据说在印度洋海啸时,这里的水平面突然下降了半米,过了一天又恢复了正常。看来,这个地方通的不是黄河,是通着大海呢!”。

  “你们知道吗?‘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就是周文王谈恋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在诗经里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袁纯清的幽默,使得现场响起了轻松的笑声。

  “我也做过观察和研究,关中平原上大概只有20天时间没有绿色。什么意思呢?玉米收获之后,小麦没有出苗的时候加上小麦收割。玉米还没有出苗的时候,一共只有20天的时间没有绿色。所以现在已经不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概念了,现在每个乡村、村子都有一条出村的柏油路和水泥路,以后还会更多。”

  数字说话,凸显陕西资源、农业优势

  “北京、宁夏、天津、上海包括陕西都烧的是陕西靖边的天然气……”谈到陕西的资源,袁纯清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目前,陕西实施的“一山两水”环境保护节能战略,陕北地区既是一个地下资源的富集区,又是一个生态的脆弱区,为了在开发的过程当中,能够保护好这里的环境,陕西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在陕北这个地方开发煤炭,必须包括石油、盐,必须要实行“三个”转化,就是由煤到电到煤化工,原则上所有的入住的企业都不批商业挖煤的企业,来项目必须得有转化项目,延长它的产业链来提高它的效率,本身也有利于改善环境,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同时在陕北的开发,必须要提高这样的一个准入门槛,必须要进行环境评估的考察和认定,凡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一概不准入住。同时我们在陕北的开发,必须要提高这样的一个准入门槛,必须要进行环境评估的考察和认定,凡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一概不准入住,基本是这个要求。包括我们对榆林市城市的建设,估计到2020年的时候达到10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按照一般来讲,我们是一个平方公里一万人,这已经是密度比较高了,在榆林这个城市,可能一平方公里5000人,这本身就是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所以我跟他们讲,你们这个城市规划要规划要做300平方公里,城市要有一个生态带,要绕起来,里面要有大量的生态存在,不要成为一个煤城,这是不允许的,而且在这个城市圈里面不准再在底下高度挖煤,也不准在区间里面搞化工厂,有些相关的要求,而且我们也专门做了规划,这是由我们的建设厅、发改委等部门专门做的。

  “陕西地下矿产资源价值42万亿元,排在全国各省之首……”袁纯清在介绍陕西资源优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储藏都很丰富,煤炭可探明的储量占到全国第三位,1640多亿吨;然后是天然气探明的储量现在8000亿立方,前景储量可能有60000亿立方之多。”

  “至于陕西的农业……”袁纯清用了一组数字形象地说明陕西的优势:“陕西的苹果占到了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1%,把它变为一个数字概念就是全世界10个苹果中就有陕西一个;还有浓缩苹果汁,世界上3杯苹果汁中就有陕西一杯;在陕北有400万亩中药材,还有周至的猕猴桃,应该说是原生地,五年以前中国有50万亩猕猴桃,周至就有20万亩…… ”

  最后,袁纯清还不忘推销一下陕西的面食好吃:“因为关中平原的土壤很厚,冬小麦生长期长,所以小麦纤维很长,面条很劲道,有韧性……” (来源:《今日中国》 记者 曾 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