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提升句容百姓的幸福指数
作者:徐波 滕庆海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4 8:50:3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扬子晚报网消息] “五一”期间,句容市环保局向全市市民发放1万余份环保调查问卷,调查表明,有95%的市民对全市环保表示满意。

  句容这几年先后捧回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金字招牌,然而,句容市的干部讲得最多的是,让群众评说环保得失、让百姓享受到环保成果才是最终目的。李伟成大爷目睹了句容河城区两岸这几年的变化,也是环保的受益者。他说,前几年的夏天家里的门窗还不敢开,因为河水有臭味,化工厂冒黑烟往家里蹿。两年来,门前的环境一年变一个样,政府投入数亿元搬走了所有化工企业,对河底彻底疏浚,两岸护砌绿化,修建一条4公里长的休闲走廊,现在数十年不见的白鹭鸟又飞到了家门口,河里又见游动的鱼虾,住在河边的邻居们每天早晚都要去休闲走廊里走两个来回,“就像逛公园。”

  玉清居民小区几年前刚建成时仅几幢小楼房,居民们相互不往来,连对门是谁也叫不出来。经过数年的建设,小区内绿色满园,鸟儿欢唱,水清鱼跃,优美的小区环境,使小区的居民在一起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多,慢慢地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熟悉到成了老朋友。一次,一位居民家中发生纠纷,小区内数十名居民来到他家帮助调解,使反目成仇的夫妻重归于好。小区里的严大爷本来一人住在外面,他见到儿子住的小区环境好,人和谐,便主动提出搬到这里来住,他说,住在这里不仅环境好人更好,多活几年没问题。

  句容山多水多,许多农民靠青山绿水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天王镇农民祝行礼是其中的一位。今年51岁的祝行礼,几年前在风景秀丽的九龙山下承包了100亩山地,建起了50亩枣园,40亩优质板栗园,去年果品收入达1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山村已有11户农民进山创业,有机果品种植面积达700亩,今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天王的戴庄村原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农民们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村有500多户发展有机水果、水稻和养殖,去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成为句容农村的示范村。目前,句容像戴庄村这样靠生态发财的村有50多个,全市通过有机认证的基地12家,有机食品种类12个,基地面积1.8万亩,句容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白兔的无公害草莓、茅山的葡萄和赤山湖、二圣水库的水产品都畅销多个大中城市。

  句容的百姓在享受环保成果的同时,也竭力保护环境,回报自然,在九龙山间的一个小山村里,记者见到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农民如今放弃了开山采石、伐木烧火的传统,连牛羊也全部圈养。村民们纷纷搞起了农家乐,栽种果树,美化家园,一年接待数万名游客,平均每户收入6000多元。据句容旅游局介绍,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来句容农家乐的游客就达10万人,农民收入达数百万元之多。 本报通讯员 徐波 滕庆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