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生态环境恶化得到遏制
作者:武卫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3 10:24: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武卫政)今天,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会上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齐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有效保护。”吴晓青说。

  吴晓青说,中国现有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内,政府将通过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据了解,中国目前在相关规划和政策中已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因素,防止由于资源和土地过度利用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消极影响。  

  链接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全球10个“生物多样性特丰”的国家之一,拥有全部物种的大约10%,分布于干旱沙漠、大草原、草地、高山、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珊瑚礁和海岸带湿地。

    《人民日报》 (2007-05-23 第04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