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草原新牧歌 绿染风沙源
作者:王颂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9 8:38: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羊群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音查干草原吃草(5月21日摄)。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禁牧、休牧、轮牧,草场围栏和草畜平衡等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措施,草原植被覆盖率提高,畜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畜牧业良种普及,全区牲畜存栏量逐年增加,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牲畜总头数突破1亿头(只)。如今,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草原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之路。 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一位牧民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音查干草原套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这是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浩特镇一位牧民家崭新的羊舍和羊圈(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尔罕乌拉苏木境内,两名牧民在湖边放牧驼群(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一名牧人在内蒙古克什克腾坝上草原放牧蒙古马(2007年5月23日摄)。

    地处内蒙古坝上草原的克什克腾旗是京津周边风沙源治理重点项目区。自2001年起,国家累计投资4204万元,使滦河、辽河等28条水系得到有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3.79万亩,植树造林保存率达到100%。京津周边风沙源工程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造林队员在内蒙古克什克腾坝上草原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植树(2007年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羊群在内蒙古克什克腾坝上草原的小溪旁饮水(2007年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