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工业污染尾气污染困扰惠州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5 7:58: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工业污染 部分企业排放废气废水 惠州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较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工业项目先后落户,惠州市经济得到飞速增长,GDP年增长率超过16%。但工业化发展也给惠州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环保工作压力大大增加。 日前记者走访了惠州市小金口、陈江等工业区发现,一些工厂环保意识不高,不加处理就向周边排出废气和废水。在陈江工业区,记者看到一间做工艺品的企业,烟囱排出黑黑的浓烟,周边的居民对此苦不堪言。 有关环保专家表示,虽然惠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但在2008年要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尾气污染 营运车辆排放超标严重 汽车尾气污染是惠州环保工作的主要难点之一。据悉,惠州市区目前有汽车8万多辆,每年至少有大约58万吨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而且,市区平均每月都有1000多辆新车上路。有关资料显示,惠州机动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尾气污染变得日趋严重,客运车辆“冒黑烟”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 记者调查: 公交车大量排放黑烟 记者日前在街头采访注意到,当公交车靠站停车上完客,再次启动时,有一些车辆的排气管会突然冒出两三米的“黑龙”,使不少等车的市民不得不捂着口鼻“退避三舍”。此外,惠州汽车站、花边岭广场附近、惠州大桥等车流量比较多的路段,过往的车辆非常多,上下班高峰期塞车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车辆尤其是公交车在塞车或等待红绿灯后,再加足马力重新启动向前行驶时,车尾往往都带着一条“黑尾巴”。 惠州市环保局有关人士指出,惠州市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主要是营运车,包括公交车、营运中巴和载货车辆,还有一些仍使用柴油做燃料的小货车。目前惠州市许多车辆冒黑烟的主要原因为:车型落后,发动机本身技术水平不高;维修保养不及时;燃油品质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环保意识,违规操作。 政府措施: 抽捡车辆近三成超标 针对市区公共汽车排放黑烟的现象,惠州市环保局监督管理科的副科长黎瑞林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1日开始,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三部门展开联合执法行动,对机动车尾气进行了持续四个月的专项整治。据统计,执法行动中共抽检了825辆机动车,其中排气污染超标的有225辆,占27.2%;另外,仅惠城区就抽检了781辆机动车,其中排气污染超标的有205辆,占26.2%。 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州市环保局也联合了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在4月下旬至7月底对机动车尾气进行专项整治。黎瑞林说,在去年抽检的基础上,继续对去年超标的机动车进行跟踪;同时,再加大路检力度,集中精力对机动车停放地点采取整治措施;通过检测并进一步完善管理,不达标的车辆明显减少。截至5月15日,发现排气污染超标的车辆仅有55辆,整治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噪音污染 工地连夜施工扰民 而噪音作为一种环境公害,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我国也把它定为环境污染四害之一,噪音被称为“看不见的杀手”。 市民投诉: 前4月投诉810宗次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据统计,近3年来,市区仅查处建筑施工环境违法案件就达100多宗。去年,市环保部门共接到各类噪声投诉2902宗次,98%的投诉受处理。今年前4个月有各类噪声投诉810宗次,其中以工地施工噪音投诉最多。今年4月8日,市民投诉市区鹅岭北路南方大酒店后面的建筑工地机械声音太响,有时候凌晨两三点还在施工,扰乱睡眠。4月15日深夜,市民投诉市区河南岸中学后面有个工地施工噪音扰民,影响学生读书。 政府措施: 多管齐下联合整治 环保局专家透露,惠州市近年来在市区内加大禁鸣专项整治力度,同时加大投入,对市区主要道路路面改铺沥青。此外,限制大型车辆进入市区,更换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减轻交通噪声污染。市环保部门还通过限用高噪声设备、调整安装地点、安排消声设备等措施,对一批噪音污染大的企业作出了限期整改治理处理。在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方面,环保、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紧密配合,关闭了多家噪声超标的文化娱乐场所,整治了12家噪声扰民的饮食娱乐企业,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状况明显改观。 采访中,记者从市环保局法规科还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经颁布实施近10年了,但不少群众了解不多。市环保部门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大环保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意识,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起,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搞好噪声污染防治。 光污染 市民眼睛“很受伤” “光污染”是危害人类的第五大污染。记者采访发现,在惠州,受夜晚光源影响的居民比较少,而遭遇白天“光污染”的市民却很多。 市民投诉: 光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某小区居民李女士反映,小区对面有两栋建设楼,外墙安装的都是玻璃,当日照光线强烈的时候,反射光就直接照到李女士家里了,屋里温度顿时升高了许多,余热很晚才能散去。开了3年出租车的司机林先生也受到了“光污染”影响,他说,开车的时候,经常被建设楼的反射光弄得睁不开眼,这样行车危险系数很高。很多市民认为,白天的“光污染”越来越多,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另一方面,夜景灯在使城市变美的同时,却给市民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隐患。近日,刚搬到市区下埔的胡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他被公寓走廊的一盏聚光白炽灯弄得夜不能寐,苦不堪言。胡先生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感觉走廊里的那盏聚光白炽灯太刺眼,即使是捂着眼睛也深受影响,而且那灯一照就是整个通宵,让人难以入睡,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他曾尝试关掉它,却得不到该公寓的负责人同意,因为安装聚光白炽灯是为了防盗。 政府部门: 无法可依难以监管 据了解,“光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有关专家指出,“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政府应该重视。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惠州市环保局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表示,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法规对城市“光污染”标准作出规定,所以环保部门不便进行监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