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节能减排,让天更蓝地更绿
作者:记者 韩辛  文章来源:中油网中国石油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3 8:07: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夏天来了。在我们感受到夏日骄阳热情的同时,还看到了焦心的画面。

  5月30日,位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市出现了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的现象。据无锡市环保部门分析,是由于受暖冬的影响,无锡4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高出1.88℃,这给蓝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水质污染又为蓝藻的爆发“助纣为虐”,加之今年太湖遭受40年一遇的枯水,导致蓝藻肆虐。“万顷湖光一棹开,东西浮出小蓬莱”的太湖,变成了让人掩鼻而过的臭水塘。

  在此之前,牤牛河污染事件、湖南新墙河砷污染事件、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这些重大污染事件频频发生,让我们不能不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6月5日,第35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而今年春天,气温就显得异常,许多地区3月份的温度就超过了20℃。

  天气异常“热情”,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就是不断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科学》杂志的一篇社论说,如果我们想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控制的变化和无法容忍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到2020年内稳定下来,然后到2100年浓度降到不超过原来的1/3,而全球平均温度不能超过前工业时代2℃至2.5℃。

  “气温升高1.5℃至2.5℃,地球上20%到30%的动植物物种就可能灭绝。全球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联合国4月6日发布的气候变化影响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将使数10亿人面临水和食物短缺,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率也将增加。”

  资料显示,近40年来,中国冰川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在1993年至2006年间,海平面每年上升3.3毫米,超出了2001年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报告中预测的2毫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之一、有着“高原之肾”美誉的我国若尔盖湿地面积萎缩达38.9%。

  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签署10周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于近期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吸碳经济”,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改善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作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领跑者,中国石油集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三大责任”,不断地把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十五”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在天然气上中下游加大投资力度,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2%提高到3%,许多先前燃煤污染严重的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万元企业增加值耗能用水同比分别下降8%和12%,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左右。中国石油集团下属的辽阳石化公司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将乙二酸和硝酸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氮转化为氮和氧等天然成分。据测算,该项目2007年年底实施完成后,每年可实现减排碳指标约1000万吨。

  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牢记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为核心,发展高效、清洁的能源,减少碳排放强度,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天蓝地绿的生存空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