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起,珠三角咸潮一年比一年来得早、来得猛,生活在珠海、中山、番禺的人们都深有体会。
根据珠江委提供的数字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珠江两岸居民生活用水量直线上升:1993年,居民生活用水是26亿立方米,2000年上升到60亿立方米,到了2004年更猛增到122亿立方米。
要知道,以前东江是不缺水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东莞、深圳、香港,包括广州部分地区都要用它的水,现在需求已超过了东江的供水能力。现在,参与“抢水”的还有珠江上游的各级水电站。据统计,珠江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干流上就有大型水电站9个,加上支流,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共有8万多座。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广东省政府2002年推出一个大规模的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计划用8年时间投资相当于50多亿美元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城镇兴建污水处理系统。
尽管当地官员已在珠江以游泳的方式,宣告了珠江治污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最终的成果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更何况,这是在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如果扩大到泛珠三角地区,情况会如何?
滇池目前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滇池水体恶化不仅制约了滇池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影响着滇池流域数百万群众的生活质量。据云南省政府近日公布,十多年来各级部门共投入47.62亿元治理滇池,但水质未获根本好转。
经过对2005年、2006年滇池草海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比较,由于滇池水质富营养化指数有所上升,滇池外海水质由Ⅴ类水下降为劣Ⅴ类水。有关《公报》分析认为,大量的废水通过滇池入滇河道进入滇池,是造成水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水质下降的同时,昆明市废水排放总量较上年增加14.58%,其中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较上年增加7.14%,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上年增加16.51%。2006年昆明主城区全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2.3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总量2亿吨。
由于入湖河流长期以来都肮脏不已,导致滇池污染再度加剧。专家认为,滇池水质仍未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是:流域环境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滇池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修复和重建难度大。
记者还在贵州省环保局发布的《2006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中看到,贵州境内主要的8个湖(库)中,绝大部分湖(库)水质已经遭受严重污染,
环保部门监测的25个垂线中,仅有1个达到规定水质类别标准。
该公报显示,在这8个湖(库)的25个监测垂线中,达到水质类别标准的垂线只有1个,占总监测垂线数的4%;劣于规定水质类别标准的垂线有24个,占总监测垂线数的96%。湖(库)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溶解氧和氨氮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