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科学家将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综合科考
作者:董峻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23:59: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董峻)由科技部支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17日启动。根据项目计划,我国科学家将于9月份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洼地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延伸至甘肃西端,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为全系流动沙丘,以我国沙漠中唯一分布有羽毛状沙丘为特色。由于库姆塔格沙漠气候和环境条件严酷,同时受技术手段制约,迄今为止是我国八大沙漠中唯一没有进行过综合性科学考察的沙漠。

  这一项目以填补基础数据空白为科学目标,致力于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调查和基础数据的采集。项目在2005年和2006年两次初步踏勘的基础上,首次集中多部门、跨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系统性综合科学考察。

  项目的实施,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明确沙漠对当地生产的危害形式,查明危害源头,提出防治对策;找出在当地分布广并且生长力强的物种,为极端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材料;从沙漠科学角度补充我国各大沙漠的基础资料;对沙漠边缘及腹地天然露头地层剖面的研究,对揭示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形成演变历史,以及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开展古疏勒河水系变迁研究,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和区域新构造运动对水系的影响,并对这一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多、受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由中国科学院组织治沙队,曾对我国沙漠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考察,其中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以及贺兰山以东的一些沙地进行了全面考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