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太湖水域蓝藻再暴发尚未影响供水 |
作者:王海平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8 9:04: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从15日太湖水情卫星监测图中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了大范围、明显的异常高绿度值信息,经多方会商,判定是大范围蓝藻信息所致。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5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水情监测报告(2007年第5期):卫星监测太湖、巢湖再现蓝藻信息。报告称,从15日太湖水情卫星监测图中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了大范围、明显的异常高绿度值信息,经多方会商,判定是大范围蓝藻信息所致。经估算,太湖晴空区内的蓝藻覆盖范围约800平方公里——这占到整个太湖水面面积的35.5%。记者就此采访无锡、常州等太湖周边城市的有关部门,得知这次蓝藻未对这些城市的饮用水源地造成影响。 早报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水利厅获悉,为防范太湖再度发生蓝藻危害,有效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江苏省防范太湖蓝藻暴发危害水利工程应急调度小组成立,其太湖蓝藻暴发应急机制中关于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方案也紧急出台。据悉,该方案的立足点在于有效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 周围城市水质继续稳定 发现蓝藻后的15日夜,不久前因蓝藻暴发导致严重水危机的无锡市迅速增加了对梅梁湖、贡湖自来水取水口水域的夜间巡视,观测藻类的分布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也到现场共同观测。两天来,无锡市太湖水域藻类集聚的程度与前几天相比无特别明显变化。从16日、17日的监测数据看,无锡市饮用水源地3个取水口的水质指标比前几日有所好转,自来水水质继续稳定。从近期水质监测情况看,贡湖和梅梁湖总体水质在平稳中进一步好转。 这次发现的蓝藻接近无锡的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无锡、常州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宜兴市的饮用水取自水库,常州市的饮用水取自长江,所以未受到太湖蓝藻的影响。 蓝藻暴发与气温水温有关 进入6月以来,苏南地区、太湖周边的温度维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适合蓝藻生长的水温在22-29摄氏度”。江苏绿保生态生物研究所所长王长军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天气感觉比较凉爽,但这是空气温度,不能代表水面温度。据气象数据,江苏地区即将迎来“梅雨”季节,虽然该时期相对充沛的降水可以稍微缓解蓝藻暴发的趋势,但接下来的30摄氏度乃至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将使太湖蓝藻局势不容乐观。 此前五月中下旬太湖蓝藻首度大规模暴发之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胡维平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如没有有效措施,太湖藻类暴发可能持续近5个月。 太湖污染责任在谁? 太湖蓝藻一时缓解了,无锡水危机也暂时过去了。但太湖的污染还在加重。 太湖遭污,非常清楚。但太湖被污染的责任,却十分模糊。太湖四周和太湖流域方方面面似乎都有责任,又似乎都没有责任。在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后,各方分析太湖污染原因,总结自己如何重视太湖治污,却没有人去分析太湖污染的责任在谁,因为太湖是跨界湖泊,管湖的部门也是多头管理,该谁负责任说不清。 此外,太湖污染反映在“湖”,而根子在“河”。流入太湖的有170多条河流,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都是通过这些河网进入太湖的。河流流经地的政府应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更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于是,太湖环境问题出现后,想要处理责任人,却出现了“板子不知道打谁屁股”的尴尬局面。这种责任不清,正是“太湖治理年年做,污染一年重一年”的根本原因。 责任明,才能使太湖清。要治理好太湖,首先要从明确责任人入手。责任分明,监管分明,赏罚分明,才能将“要我治污”变成“我要治污”,也才能真正做到“铁腕治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