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跨界如邻里 治污须联手 |
作者:周兆木 柴莹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1 14:30: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和绍兴市绍兴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两区县纺织印染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给边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环境信访和污染纠纷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浙江省环保局和杭州市环保局、绍兴市环保局的指导下,两区县政府密切合作,使边界地区水质有了明显好转,环境信访和污染纠纷明显下降。 建立整治长效机制明确考核奖惩措施 长期以来,针对萧山区、绍兴县边界区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两地群众相互指责,两地政府和部门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彻底根治,究其原因还是责任不清造成的。对此,两地明确了对历史问题不争议,对环境污染各方协力,各尽其责,共同治理,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和要求。 环境污染整治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污染纠纷更需要双方加强合作,形成合力。萧山区、绍兴县两地政府从“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地”出发,把边界区域环境污染作为双方共同的“敌人”,通过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通报环境信息,共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共同开展污染整治,形成了“团结治污、联合治污、共同治污”的良好局面。两地环保、建设、农业、水利、经济等相关部门都按照各自职责,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整治力度。 萧山区、绍兴县两地党委、政府提出3项整治原则和5项整治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污染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的重点、步骤和要求。与此同时,两地政府都专门成立了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机构,并落实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萧山区政府建立了东片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并在这一地区边界的瓜沥镇设立了指挥部。绍兴县政府专门成立了边界污染整治领导班子。在建立机制的同时,两地都明确了边界污染整治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奖惩制度,浙江省整治办也将其列入生态省目标考核一类目标,实行“一票否决”。 加强投入是根本紧抓落实才奏效 在理清思路和建立机制的基础上,萧山区、绍兴县两地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整治方案、目标体系和措施,落实责任,明确任务。萧山区政府制定了《萧山东片印染染化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与绍兴县共求发展、共享资源、共同治污的工作方针,并将各项整治任务和整治时间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镇(区)政府和重点污染整治企业。绍兴县按照“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全面整治”的原则,出台了《绍兴县绍萧边界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两地边界沿线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 强化环境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是彻底解决边界污染和纠纷的根本途径。萧山区、绍兴县两地加大了对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使边界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萧山区投资6.33亿元,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边界的污水收集管网已建成投用,瓜沥、党山两镇的集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完成厂房建设和主体设备安装。绍兴县钱清镇和安昌镇标准垃圾中转站、安昌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已建成投用,钱清镇中国轻纺原料市场和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正在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萧山区、绍兴县两地积极开展河道清淤、河岸砌坎、河面保洁等工作,“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区)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4级联动收集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在两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萧山区、绍兴县边界区域的企业也加大了污染治理投入力度。萧山区47家印染染化重点企业完成了冷却水循环回用,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系统,其中39家企业还完成定型机废气治理。绍兴县安昌镇沿萧绍边界的8家企业,投入资金2800万元建设环保基础设施。钱清、安昌两镇的印染企业共投入4000余万元,对300余台定型机的废气进行了治理。三级联动督察确保执法到位 为确保萧山区、绍兴县边界污染整治的进度和质量,省、市、县(区)3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督察。去年5月,浙江省整治办、省环保局主要负责人亲自率队就萧山区、绍兴县边界污染整治问题进行了协调。萧山区、绍兴县两地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边界污染整治现场督察(动员)大会,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一系列的督察、督办,萧绍边界污染整治的各项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 去年以来,两地对边界区域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模底。萧山区对每天排放废水10吨、化学需氧量1千克、氨氮0.15千克以上的61家企业进行了分类整治。绍兴县确定了17个重点治理项目,细化了治理内容。与此同时,萧山区、绍兴县两地按照要求,对边界区域重点水污染排放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施,提升了环境监管能力,促进了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改善了边界区域的环境质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