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滇池治污如何走出困境 |
作者:田砚君 张铭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9 0:19: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莱茵河治理:他山之石 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 直到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还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由于沿河两岸排放工业废水,导致莱茵河内的鱼虾及沿岸动植物大量死亡。然而经过多年治理,如今莱茵河的受污染程度下降,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恢复,两岸风光秀丽,莱茵河成为治理河流污染的典范。 莱茵河全长1390公里,流经奥地利、德国、法国等数个欧洲国家,其中大约860公里在德国境内,被德国人视为“父亲河”。上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它们向这条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排进河里,导致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 1950年,莱茵河沿岸国家联合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总体指挥和协调莱茵河的治理工作。该委员会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20世纪60年代,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签署合作公约,为共同治理莱茵河奠定法律基础。控制污染源是河流治污的关键。公约规定,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企业可被罚款50万欧元以上,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将被关闭。 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对莱茵河治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家大型制药、化工企业开始“如同开拓新市场一般”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德国拜耳公司将其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出售给其他国家,成为该企业的利润新增长点。在企业参与环保方面,德国化学工业协会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协调作用。 1987年,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开始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该机构发起了一系列行动,包括拆除不合理的通航、灌溉及防洪工程,用草木绿化河岸,在部分改弯取直的人工河段恢复其自然河道等。 2000年,在上述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后,该委员会又制定了“莱茵河2020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改善并巩固莱茵河流域的可持续生态系统。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防洪系统、改善地表水质、保护地下水等。 从1980年到2005年,有关国家为莱茵河流域治理投入了200亿到300亿欧元。从2005年到2020年,有关治理预计还将投入100亿欧元。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称,尽管这条河中的某些重金属和农药含量仍处于警戒值,但1985年到2000年间,莱茵河中的有毒物质减少了90%。目前,莱茵河中生活着63种鱼,曾经绝迹的鲑鱼重新出现,这些都反映了莱茵河治理的成就。 在环境和发展中找平衡 要吃饭穿衣、高楼大厦还是要山清水秀、蓝天白云,这是很多地方官员都面临的两难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常常被后挪的内在动因。但大自然往往无情。 一位生态学家对记者说,天然湖泊对山地面积占94%的云南省来说,是异常珍贵的,这些湖并不是水库,而是一个生态系统。正由于它的存在,流域所在地的经济文化才随之发展直至今日。假如滇池过于污染就会失去调节气候的功能,昆明也将不称其为“春城”;假如滇池消失,昆明也会随之消失。 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极端,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循环经济学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日本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但他们也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再恢复”的艰难道路。20世纪80~90年代,针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本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经济优先”向“经济与环境兼顾”转变,日本企业由“被动治污”逐步走向“主动治污”,日本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到21世纪,日本环保理念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强化、知识经济的形成,使日本社会形态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实现了由被动的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态保育的根本转变。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强调废弃物的减量化,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的构想。2000年正式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日本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近几年又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 经济学家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更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起到四大主导作用:一是科学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推进公众参与。 其次,企业要成为循环经济主力。企业的自觉环保是循环经济成功实践的基础。企业大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企业以主动积极的环保行为展示形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提高了诚信度和社会满意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第三,民众要有自觉的环保意识。如果没有民众自觉的广泛参与,环境很可能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日前,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提出,必须确立滇池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双赢”。 白恩培强调,滇池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上下共担责任、共同努力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 在云南省新一届政府官员心目中,滇池治理是他们未来执政能力最大、最直接的挑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