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上游排污下游只顾洗净自身 到底是谁缺乏主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9 16:39:2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7月4日上午10时55分,沭阳城区已全面恢复正常供水。此时距水源污染暴发时间约44小时。沭阳县环保局负责人说,污染每年都有,大的排污一般集中在6到7月间,但污染程度没有今年这次这么严重,“由于污染源主要来自上游的山东境内,我们很难去查处。”(7月5日现代快报)

众所周知,流域性污染,越是下游地区,越是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一旦出了污染事件,下游往往抱怨起上游来,几多无奈,几多感慨,鉴于行政管辖区域的界限,似乎毫无“回天之力”。不过,细加分析,如此怨天尤人实在站不住脚。

在防止突发性污染事件方面下游地区本应大有作为。据介绍,为了搞好新沂河治污,去年,江苏和山东的6县市环保部门实行联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目前已开了3次会,相互通报治污情况,共享环保监测数据,联动更多的局限在业务层面上。其实,业务层面上的联络、协调、配合,足够预防流域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发生。既然有通报和共享数据的联动制度,为什么此次却闻风不动?因气候因素引发的季节性排污本是有规律可循的,为什么下游地区没能提前考虑到这一隐患而采取相应举措?到底是哪一方缺乏主动?

下游地区也可以采取“先小人后君子”的办法对上游地区的污染点源搞“火力侦察”,派出小股环保监察人员前往上游污染源密集地区进行监视,一旦发现有异常排污情况,立即逐级上报,直至向大区环境督查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报告,以便督促上游地区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污染发展。退一万步讲,任何时候下游地区环保部门发现上游有污染隐患存在,可以以普通知情者的身份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直至向国家环保总局举报,既能够为遏制污染发展争取时间,也便于在今后的问责厘清责任。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是流域性污染防治的大忌,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对整个流域来说,没有绝对意义的下游,今天是受害者的下游地区,明天可能就是致害者的上游地区。因而,下游地区只顾洗干净身子,不从自身找原因,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作为,如此心态,如何能避免类似污染事件不再发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