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沼气让我国广大农民享受生态文明成果
作者:刘水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7 0:23: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南宁8月26日电(记者刘水玉)虽然大多数中国农民并不知道生态文明为何物,但使用沼气的许多农民正在享受生态文明的美好成果。

    在偏远的瑶族山乡——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杨梅垒口村村民李庆双家,做饭用的是沼气灶,照明用的是沼气灯,耕作用的肥料是沼气液和沼气渣。这位40多岁的农民谈起沼气带来的好处,满脸都是笑容。

    “过去用鼻子可以找到厕所,现在厕所干净整洁,比城市里人家差不了;过去要上山砍柴做饭,现在将沼气灶的开关轻轻一扭,蓝色的火苗就跳动起来了。”李庆双对沼气的功能如数家珍。

    记者在他家的周围看到,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果树丛中,青青的溪水欢快地从村中流过,农家小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子周围群山苍翠。

    李庆双家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沼气普及最高的省份,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36%。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办主任肖超说,“变废为宝”的沼气池建设使广西不少农村地区的厨房、厕所和畜舍告别了脏乱差。

    肖超通过一笔笔的算账说,到去年底,广西已建成沼气池293万座,每年可为农户提供优质燃料11.7亿立方米,能源开发量折合标准煤83.68万吨,可节约薪柴586万吨,保护森林面积48.83万公顷;同时,每年还可提供8042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料,为农民增收节支约52.74亿元,全区已有1288万农民直接受益。

    统计表明,大规模沼气池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广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8.22%提高到2005年的52.71%;活木总蓄积量由2000年的4.0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5.11亿立方米。

    肖超说,目前广西沼气池每年仅供气产值就超过20亿元,加上为农民增收节支,沼气已成为全区最大的生态产业。

    过去中国南方农民为了炒菜做饭,家家户户要上山砍柴,结果,山秃了,树没了,洪灾、旱灾、泥石流却来了。现在沼气池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许多石山地区现在山清水秀地干净。

    农业部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有近2亿处简陋农家旱厕,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30多亿吨粪便。发展农村沼气,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封闭处理,成为各地防控血吸虫病、煤烟型地氟病、猪链球菌病等疾病、疫病的重要措施。

    我国农村已有2260万户农家使用沼气。据农业部的粗略估算,这约相当保护7910万亩林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20万吨,为农户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了900亿元。

    随着沼气带来的生态文明的普及,不少农村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也诞生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县长俸海峰说:“我感觉最明显的是,农民围着灶台转的时间短了,围着看电视的人多了;围着赌场的人少了,围着球场的人多了。”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我国农村有57.5%的农户适宜发展沼气,约14600万户,要让更多的农户享受沼气带来的生态文明,我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