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大教授朱彤:限行是解决机动车污染的必然措施
作者:郑金武 张巧玲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9 14:14: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8月17日至20日,北京进行了2007“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期间机动车限行环境测试,希望通过采取机动车限行的办法,即单双号“限行”行驶,减轻机动车污染、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8月21日召开的2007年“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环境测试交通保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同限行前的8月16日相比,17~20日北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与机动车有关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日均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在15%~20%左右,北京连续出现4个二级天,同时,这4天的污染排放浓度的积累速度也明显放缓。
 
机动车限行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选择。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在没有找到其他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之前,通过发展公交系统、机动车限行是解决机动车带来的污染的必然措施。
 
“机动车限行的主要科学依据是在发达城市和地区,机动车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朱彤介绍说,通过机动车限行,有助于检验通过控制机动车排放来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
 
朱彤介绍,国际上的大城市均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控制机动车排放来改善空气质量。例如雅典、亚特兰大等城市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通过采取机动车限行,有效地减轻了机动车污染。如美国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一天内最多停驶车辆达250万辆,收到了良好成效。在去年中非论坛期间,北京也采取了机动车限行措施,主要效果包括改善交通拥挤情况,在部分程度上也改善了北京空气质量。
 
但是,“单纯为改善空气质量而进行机动车限行措施的检验,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朱彤说,空气污染受污染物的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形成机理很复杂。机动车限行减少了机动车的排放,如果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对大气污染减轻的效果,需要把气象因素剥离出来。
 
如何认定机动车限行对减轻大气污染的效果问题?朱彤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择同样天气条件下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另一方面还可从一些全面的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通过总氮氧化合物浓度的变化判断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合比例是否下降;从挥发性有机物中机动车排放的特征化合物浓度变化,判断该挥发性有机物比例是否下降等。
 
此外,朱彤也指出,除了机动车排放外,北京的大气污染还存在燃煤、施工扬尘、工业排放等,需要采取全面措施来解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