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江源成第一污染源 环保人士建议垃圾运西宁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潇湘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3 9:58: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同样是倒进河里,不过韩明福强调,他们家的做法还是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会叫家人用炉灰覆盖在后门外,堆积如同河岸的垃圾堆上。“这样,至少风刮不起来。在屋里,人也闻不到臭”。 从东北边的青藏铁路桥到西南边的雁石坪加油站,沿河的餐馆、商铺、汽车修理铺,一家挨着一家。像韩明福那样有心的人并不多。 在这里,能“自扫门前雪”就是一种品质。 GEOGRAPHY手记 有一个角色一直缺席 要是加上在川藏线的几天,这次代表报社参加绿色江河的环保志愿者活动,我用了一个月零三天。 从时间段上来看,这段经历是完整的。朋友们问我消失了这么长时间,干什么去了?我都说我上青藏线作环保去了。但现在回忆起在高原的一天天,感受却不成系统。就像我说不清楚,长江源为什么有那么多垃圾一样。 和5年前一样,这次我走的还是青藏公路。从昆仑山口到雁石坪,每隔一段路都有一块警示牌在那竖着。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避让野生动物。这是5年前没有的。但教人遗憾的是,并没有一块警示牌让人别乱扔垃圾。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说起来这是常识,不需要特别提醒。但事实告诉我,这并不是常识,至少不像。 沱沱河沿的一些店铺门前已经积起了水,烟盒、破鞋、塑料袋,漂在水中,沉入烂泥;雁石坪的情况更糟糕,垃圾被居民,还有环卫部门直接倒进了布曲河。 沱沱河大桥西头,一个大坑成了小镇居民“约定俗成”的垃圾站。只要稍微一走近,就让人不自觉地加快脚步,那个臭具有超凡的杀伤力。臭味很大部分来自,大坑边一个没有蓄粪池的旱厕。其实,在沱沱河沿,还有雁石坪,绝大多数旱厕没有蓄粪池。 “约定俗成”的垃圾站在沱沱河沿还有几个。在一些地方,说居民直接把垃圾倒进沱沱河,一点都不为过。这些垃圾除了300多沱沱河沿居民的生活垃圾,还有一部分是过路的人和车带来的。应该说,遍地垃圾不可怕,可怕的是遍地垃圾让常住和路过的人们把制造垃圾当成了习以为常。 绿色江河关于长江源垃圾的数据调查开始于2003年。会长杨欣有个设想,利用青藏铁路返程的空余运力把高原上的垃圾运回格尔木或者西宁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个设想的实现,有很多前提。其中的一个很基本。杨欣说,这些垃圾得先集中起来。如何集中、谁来集中?从头至尾,一个角色一直缺席。 我所知道的是,在沱沱河沿,老百姓交了卫生费但垃圾是自己倒的;在雁石坪,老百姓交了卫生费,垃圾却还是被倒进了河里。 GEOGRAPHY数据 绿色江河2007年垃圾调查表(沱沱河沿,部分。调查时间2007年7月30日) 垃圾种类店铺名 果皮菜叶(含泔水) 塑料袋/杯(含包装纸) 饮料瓶 易拉罐 啤酒瓶 炉灰 长江源宾馆 1公斤 5公斤(一周) 10个 无 无 3公斤 重庆饭馆 3公斤 0.5公斤 2个 无 20个 5公斤 循化撒拉尔饭馆 5公斤 1公斤 5个 无 无 5公斤 临夏餐厅 5公斤 2公斤 3个 无 无 7.5公斤 老字号新疆风味 7.5公斤 1.5公斤 5个 无 无 5公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