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持城乡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 |
作者:刘喆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6 15:36:3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 记者刘喆报道 在近日召开的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建设部原副部长赵宝江指出,要构建可持续的城乡生态环境,应以水体可持续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土地有效使用等为抓手,系统综合地进行规划与建设。 赵宝江说,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减排与水体处理的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城乡水环境整治。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12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56%,比2000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全国不少城乡的水体污染呈持续恶化的趋势,城乡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滞后于城乡发展需求。 赵宝江强调,实现城乡水体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基本思路的三个转变:从废水达标排放向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转变;从单项控源减污向水生态系统综合整治转变;从简单地对洪水截排向与洪水和谐相处转变。同时,我国将在政策、管理、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科技支撑和公共宣传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依靠科技,加快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将投入数十亿元全面启动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各地在城乡规划编制中,要体现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并作为强制性内容。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全国“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并按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积极做好城乡排水和污水管理等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强化城乡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和实施有利于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制定鼓励节能减排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