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攻关节能 环保科研资金将集中增加
作者:侯利红 杨正莲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2 5:05: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侯利红 杨正莲

  在全民攻坚节能减排时,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昨日透露,在有关节能环保的各个领域,中国已部署了数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并且将集中力量增加资金投入。

  曾培炎是昨日在“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式暨能源与环境战略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增加科研投入

  “中国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放在科技发展的重要位置,从应用研究到基础研究,部署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项目。”曾培炎透露说,中国将集中力量增加投入,组织实施大型油气田的开发、大型的高温气能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等大型的国家专项。

  同时,还将突出重点,优先安排一系列技术研究的项目,如推荐复杂的地质油气资源的勘探利用,超大规模的输配电,综合治污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功能的恢复和重建等。此外,中国还将加强氢能以及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利用,从而为节能环保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们现在很多项目都是关于节能环保的,但新技术出来后,在推广和产业化上却往往遭遇政策障碍。”中国科学院一位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国家应该协调各部门利益,尽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使得科研成果能真正为节能减排效力。

  减排四大重点

  除组织科技攻关外,曾培炎还指出,当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还有四大工作重点,即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健全体制机制。

  在环境保护上,曾培炎承诺,今后4年,中国将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做到不欠新账,努力还旧账。

  近两年来,有关节能环保的系列政策举措连续出台,但成效并不令人满意,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成为掣肘。

  曾培炎昨日表示,中国将在这个方面有大动作。事实上,目前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今后要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的作用,有效地利用财税、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完善能源资源消费、税费和价格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清洁发展的机制。同时,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把节能环保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