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论坛:建筑能耗怎么降下来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4 10:51:1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主持人:陈瑜(本报记者)
嘉宾:潘云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参编人) 梁俊强(建设部科技司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处处长) 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走完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我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也为高速的经济发展付出了较大资源环境代价。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在今年下达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些重要举措将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过程中,承担“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部节能任务30%的建筑节能尤其值得关注。 建筑节能承担“十一五”节能三成任务 主持人:能否详细介绍“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在我国全部节能任务中所处的位置? 梁俊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相当于全球年建筑总量的40%。“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着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30%左右,即节约1.1亿吨标准煤,累计建设节能建筑面积21.5亿平方米。 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有条件的大城市和严寒、寒冷地区要启动节能65%的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达到15%,小城市达到10%。 政策技术法规保证建筑节能 主持人:目前我国从哪些方面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梁俊强:建筑节能关系到国家宏观战略,目前主要从政策、技术标准、法规等方面来推进建筑节能的工作。 首先,建设部已经出台了一大批的节能标准,构筑国家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其次,在技术研发方面,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包括的建筑节能项目,如“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现代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与示范”“建筑综合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均已启动。这些项目涉及新建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技术等方面。 第三,建设部正在进行大量政策研究工作。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基本已经出台了,大型公共建筑政策正在制定当中。 法规方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已向社会公布听取意见。法律方面,全国人大正在组织修订《节约能源法》,扩大了节能的调整范围,把建筑、交通节能都纳入其中。同时,《建筑法》也正在修订,中间体现了节能要求。其他还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大措施分解建筑节能指标 主持人:为完成“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建设部开展了哪些活动? 梁俊强:为完成“十一五”建筑节能的任务目标,已经进行了量化的指标分解。从大块儿来讲,一共有3个方面的项目。 一是新建建筑节能。我国每年新建建筑节能目标是7000万吨标准煤。要严格监管执行标准,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使整个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中长期规划确立了一个目标,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达到15%,小城市达到10%。 三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要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提炼出技术标准,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就要通过示范工程来测定,给到什么尺度比较合适。通过这种方式,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大规模应用。 公共建筑占民用建筑耗能的1/4 主持人:在建筑能耗里,公共建筑能耗占的比重如何? 潘云刚:建筑能耗从广义来说,是指建筑使用、施工的能耗,建造材料在生产、运输流通中的能耗。但我们通常说到的建筑能耗主要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从建筑性质来分,分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在民用建筑能耗里,大城市中公共建筑能耗约占到了1/4。公共建筑虽然总量少,但公共建筑能耗和民用住宅能耗相比,同样面积的建筑,前者是后者的5—10倍,这是一个平均值,比较好的5倍左右,比较差要达10倍以上。 公共建筑面积增长迅速,每年新增的2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大约有3—4亿平方米是公共建筑面积。公共建筑每年新增加的能源和住宅面积的能源是持平的。事实上,与居住建筑形式单一、标准容易操作相比,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布之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设计一直处于无标准可循的状态。因此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节能影响非常大。同时,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尚有大的空间。 节能不是不吃不喝 主持人:从市场角度来说,目前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哪些现象? 潘云刚:因为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不统一,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很多房地产商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在其他方面,如地段选择,而不是节能方面。这其中的关键是关注短期还是长期利益的问题。通常来说,建筑节能需要一定的投入为支撑,同时还要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炒作。 同时,目前有些标志性建筑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实行特事特办,建筑节能标准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一些与节能标准不符的情况;二是错误地认为把所有节能材料都堆在一起最节能。在这过程中,设计师要正确理解我国的相关政策,不能错误地认为节能就与设计个性发挥相悖。而由于一些设计师未能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前期未对建筑进行合理规划,结果从设计到施工到运行管理节能标准层层打折扣的例子并不鲜见。 对广大人民来说,节能应该是在保证相关使用要求基础上进行的,不是让把所有的灯都关了,也不是让人不吃不喝就是节能了。节能是要从小处着手,精打细算。 政府应代表全社会行使监管职责 主持人:在建筑节能上,您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潘云刚:建筑节能的受益人应是全社会,但目前尚属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因此政府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政府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中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包括建筑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的市场机制我认为是未来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性力量,也是近期的发展方向。 在建立起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之后,政府作为全社会的代表者,承担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市场的监管。如建立一个监管平台,检测建筑的耗能水平、耗能状况,进行督促改造。对于需要改造的,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都应拿出部分补贴资金。在具体改造中,鼓励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提高节能效率。 用市场手段规范建筑节能 主持人:您认为要解决建筑节能的难点在哪,该如何走? 梁俊强:要解决建筑节能的问题,重点在于如何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点在于如何筹措资金,引入市场化机制,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建筑节能只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做得起来。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服务主要以供热采暖为主要特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实行的是政府提供福利型的“包烧制”,住户由单位或个人按面积交纳热费,基本谈不上市场化的建筑节能服务。其他地区的节能服务主要以公共建筑的空调制冷为主要特征。基本上由建筑产权所有人、物业管理者自己对用能设施进行运行、管理。由于是非专业化的,人员素质不高,用能设施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力度的加大,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化必将成为发展趋势,市场空间将逐步增大,目前北方地区已经出现民营的热力公司。在这过程中,政府要尽早研究和制定规范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法规、政策,防范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混乱,保证建筑能源利用安全。 浙江省政府日前决定,将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建筑节能职责部门的考核内容。 浙江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的《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规定,从2007年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建筑节能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并将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建筑节能职责部门的考核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今后,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将建筑节能篇章纳入其中;确定建筑物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应当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应当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新华社 ■相关链接 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发达国家把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三大节能领域之一,大力进行市场化的节能服务。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政府鼓励、建筑业主主动、企业运作为主的格局。 政府通过颁布节能标准和法令、推行节能标识、提供节能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方式,形成建筑节能法制和经济环境。 建筑业主为执行节能标准和法令,需要寻求节能服务,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支出。由此,创造了庞大的建筑节能服务市场。 建筑节能服务企业依靠专业化的服务,帮助建筑业主实现节能目标,分享建筑节能的收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