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三江源生态移民二次创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4 10:52: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随着青海三江源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藏族牧民开始从三江源核心区域搬迁出来,为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我国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二次创业。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三江源地区指的是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超载放牧等各种人为因素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加剧恶化。为保护和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我国于2005年启动的三江源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总投资达75亿多元,到2010年,近10万名农牧民将从三江源生态恶化区迁出。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负责人李小南说,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三江源已有6000多藏族牧户、3万多人口从草地退化严重区域搬迁到州、县、乡所在的城镇地区,告别传统的放牧生活,开始走上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

  为了保证生态移民顺利发展后续产业,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牧民们实现二次创业。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出台了7项优惠政策,以鼓励移民群众从事经商和劳务输出。

  根据这些优惠政策,生态移民从事各项商业经营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所有营业证件,并可享受一年的试营业期,其间政府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在市场安排摊位时,对移民户给予优先考虑。此外,政府还设立生态移民培训基金,开展“手把手”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市场提高收入等。

  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当地藏族群众长期以放牧为生,开展多种经营的能力比较差。三江源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之初,青海省就在工程规划中安排专项培训资金,要求各地项目区因地制宜开展诸如机械修理、建筑、厨师、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各种培训和诸多优惠政策的扶持,目前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掌握了一两门技术,有的已成为二次创业中的表率。未署名者均据新华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